聚焦新型城镇化之六 | 三都:城市更新 生活更美
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个人中心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发改工作>要闻动态
聚焦新型城镇化之六 | 三都:城市更新 生活更美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三都,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地处黔南,是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

近年来,三都水族自治县优化城镇布局,深入挖掘城镇化内需潜力,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棚户区、城镇老旧小区、背街小巷以及城市管网改造,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建全移民搬迁安置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突出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取得实效,市民在品质提升的城市生活中有切实的获得感。

三都县城。

街道更整洁了,路更通畅了,是三都人明显的感受。

雨季,行走在三都县城车水马龙的繁华商业街道,穿过烟火气缭绕的水族风情民俗街,拐进喧嚣热闹的农家小巷,没有积水的街面,互联互通的道路,让市民和游客少去了出行的烦恼。

“以前,路面坑坑洼洼,有时遇到大雨,路面积水会漫进沿街一楼住户的家里。现在,排水系统好了,前几天那样的大暴雨都没有大影响,路面好了、干净了,大家出行方便许多。另外,政府实施的小区改造工程,不但把屋外弄干净了,还把屋内粉刷整理了一遍,住起来很舒心。”居住在县城巷子一老旧小区的87岁市民莫让前说。

到目前,三都水族自治县按照“三年基本建成”要求,2022年度计划老旧小区改造1727户,完成863户。针对背街小巷,力争基础改造内容不低于50%,提升改造内容不低于75%,2022年计划的3条已全部开工。棚户区改造方面,2022年棚改项目计划改造494套,基本完工项目2个,已建成160套。在城市管网改造上,雨水管网项目已开工建设,县城完成新建供水管网8公里,新建污水管网3.75公里。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4.7%,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3%。随着水书大道工程项目的基本完工,县城区的交通网络更完善了,记者从三都新型城镇化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县城全面推动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后,经排查目前已无城市断头路。

盘活闲置旅游资产,让闲置景区重新开园扮靓城市,是三都坚持产城融合提升城镇品质的重要措施。

据了解,位于城区市政道路边上的咕噜园景区受疫情影响闭园,今年重新开园以来,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咕噜园景区总经理高敏介绍,咕噜园景区离县城区约5公里路程,里面居住的全是水族居民,景区于今年1月开园以来,接待了超20万游客;景区以富有地理奇观+水族文化的“产蛋崖”为核心,以游客沉浸式体验为目标开发相关旅游项目,让三都水族文化走出去,把更多游客引进来。

三都人说,在移民安置小区生活是一件有幸福感的事。

走进凤羽街道辖区的城南社区,清爽整齐的小楼房和干净的街面、完善的便民生活配套设施、稳定的就业机会、绿意盎然的社区环境……别有一番惬意。

城南社区党委副书记杨秀江告诉记者,社区都是移民搬迁安置人员,共2491户11761人,通过7个帮扶车间和合作社平台,让社区约6000的青壮劳动力人口有一半在当地稳定就业;同时建有3所学校、1所医院、文化活动广场4个、公厕3个、停车位958个、充电桩210位、文体活动中心1个、日间照料中心1个等便民生活服务配套设施。

城南社区移民安置点贵州江歌鞋业有限公司、针车面部主任陈德琴说,企业大部分工人都是社区里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女性,生活工作很方便。

三都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乡融合,不断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建设以水族文化为支撑的山地民族特色新城。近5年来,三都森林覆盖率从69.52%提高到72.47%,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工作连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