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联合检查的通知》要求,安顺市各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配合认真贯彻落实,积极采取措施确保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人民群众倍感党和政府的温暖。
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稳物价保民生的政策措施。近期以来,由于受国际、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安顺市粮油等副食品价格出现较快上涨,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稳定物价工作,市委书记亲自率队到市东关菜场、金客来超市、粮油批发市场、西街农贸市场、北街煤炭零售点以及低保户家庭等进行调研,专门听取了发改、粮食、财政、商务、工商、统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畜牧兽医等部门关于重要商品价格波动情况及采取的稳定物价措施的工作情况汇报。并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定市场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各项措施,切实加强 “米袋子”、“菜篮子”首长负责制,确保物价稳定。市人民政府市长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全市稳物价、保民生的政策措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召开专题会议就贯彻落实省、市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及时下发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低温凝冻天气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对稳定物价,应对凝冻气候,切实保障民生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另外,结合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千名领导干部集中帮促月”活动,春节前,安顺市将组织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联系点,对贫困户、下岗职工家庭、“五保户”等进行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困难群众身边。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稳物价、保民生的长效工作机制,安顺市还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农委、市商务局等15家行政职能部门及4家超市组成的“稳物价、保民生”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会议对我市重要商品价格监测情况进行通报,分析国际、国内和我市的价格形势,传达了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稳定物价的有关文件,对全市稳定物价工作进行控制指挥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全市稳物价、保民生工作。目前,全市物价没有出现异常波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稳定有序。
大力发展生产,确保市场有效供给。近期市场价格变动及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去年七月后,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逐月上涨,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特别在11月份CPI同比上涨4.6%; 环比上涨1.3%;累计平均与上年同比上涨2.9%。11月上旬,安顺市粮食、食用油、肉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价格明显上涨。十二月份对市场价格监测显示,市场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与十一月份比,蔬菜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特别是白菜、萝卜等大众蔬菜,下降幅度为50%左右,猪肉、蛋禽、粮食、植物油市场价格基本持平。元旦、春节前后是上述商品的消费旺节,会拉动市场价格上涨,但上涨幅度不会太大。
粮食“保供稳价”宏观调控工作情况。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80.58万吨,为安顺撤地设市以来第二个高产年。安顺市属粮食产销基本平衡区,2010年社会粮食需求量90.86万吨,较2009年增加9.73万吨,增长幅度11.99%;社会粮食供给量83.17万吨,缺口7.69万吨需从外地调剂补充本地市场。全年纳入粮食流通统计范围的粮食企业共收购粮食65940吨,占计划的120%;销售粮食67739吨,占计划的123.2%;收购油菜籽32059吨,占计划的106.8%,2010年安顺市粮食市场供需平衡和粮油价格基本稳定。市、县级储备粮(稻谷)54000吨,储备菜籽油1520吨。按照《放心粮油管理制度》和《放心粮油服务规范》要求,设立门市网点全年经销店33家、“放心粮油”连锁店4个、县级配送中心2个。
认真落实2010年秋冬种植各项工作。截止12月10日,全市种油菜87.68万亩,蔬菜32.99万亩,小麦16.28万亩,杂粮9.69万亩,马铃薯2.5万亩,为夺取明年夏季粮油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力发展畜牧业。2010年安顺市生猪出栏1210865头,鲜猪肉供应总量为105204吨,基本满足全市需求。出台了《安顺市畜牧业灾后恢复生产贷款贴息补助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投入960万元,重点用于能繁母猪贴息贷款和直补,其中440万元的贷款贴息可放大7000余万元的资金投入到畜牧业。2010年,我市共在32个规模场(小区)实施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项目,共计投入资金1388万元,仅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就可新增生猪出栏3万头以上。扶持壮大肉牛、羊、家禽等产业发展,总投资为407.05万元。
积极扶持蔬菜产业2010年,安顺市围绕打造“黔中蔬菜产业园”,确保蔬菜供应,全力抓好“菜篮子”生产。蔬菜种植面积有大幅度增长,达50.51万亩,较上年的40万亩增加10.51万亩,增长26.28%;产量73.16万吨,较上年的56.07万吨增加17.09万吨,增长30.48%;产值7.60亿元,较上年的6.29亿元增加1.31亿元,增长20.83%。平坝、西秀区、关岭等是安顺的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平坝县蔬菜生产基地14个,播种面积3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种植2万亩,芦车坝种植大白菜每天上市产量80吨左右,除当地市场外,主要销往广东、广西和周边的市州地。西秀区是全省十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轿子山、大西桥、大龙滩、宁谷四个生产基地生产的西红柿、大白菜、萝卜辣椒、莴笋产量不仅能满足当地市场供应,三分之一还销往外地。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推动了市种植蔬菜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蔬菜作为扶持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手段,专门在平坝县召开发展蔬菜种植现场会。同时,平坝、西秀区也是市种植蔬菜的监测点。蔬菜的生产由于有周期较短的特点,决定了只要积极组织生产,市场的供求矛盾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因此,蔬菜的产量远远能保证当地供应。
为稳物价、保民生、抗凝冻,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农委制定了《关于低温凝冻天气期间保障全市蔬菜安全供应的应急方案》和《关于切实做好应对雪凝天气农业生产各项工作的紧急通知》,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组、抗灾救灾及生产技术指导组、灾情核实及督查组。指导各县区制定应急预案,积极对应灾情,确保冬季农作物安全过冬,保证农产品市场供应。认真关注视蔬菜市场的供求情况,加强与境内外蔬菜市场、经销商、经纪人的联系,保证蔬菜调得出、运得进,既确保农民不受大的损失,又确保蔬菜市场的有效供给。
积极组织货源,有效保障市场供应。近期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保民生、稳物价的要求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各大农贸市场、大型超市、菜市场货源充足,供应有序。除正常办理年货外,没有出现抢购现象。自2010年华联、家乐福两大超市进入安顺,增加了安顺的市场供应能力。如粮食和植物油,华联超市2010年调入大米1500吨,桶装植物油4万桶,鸡蛋10万公斤,两节期间分别增加购进10万公斤,5000桶,1万公斤。家乐福超市2010年调入大米120吨,桶装植物油 15500桶,鸡蛋14000公斤,两节期间分别增加购进5吨, 1100桶,600公斤。粮食部门2010年全市设18个供应点,优惠供应城镇低保等困难群体大米184.29吨,低于市场价粮油500余吨,惠及8429户(人)。2011年“两节”启动了我市对困难群体优惠粮油供应实施方案,时间3月底结束。按略低于当期市场价格每公斤0.04元-0.10元左右的价格对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每户优惠供应大米20公斤,供应单价为3元 /公斤;菜油5L(1桶),供应单价为50元/桶;面条5公斤,供应单价为2.80元/公斤。
加强农资储备及供应,落实绿色通道政策。积极开展化肥淡储工作,截止2010年底,全市供销社系统共淡储各种化肥4.5万吨,较同期略有上升,加上后续货源的不断购进,确保2011年化肥供应量达到21万吨,较同期增加1万吨。化肥供应旺季,实行开闸放水,充分利用淡季储备化肥平抑市场价格,确保“稳物价、保民生”的工作目标得以实现。商务部门严格执行鲜活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加油不受限制,减少农副产品的流通时间。
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稳定。为维护“两节”期间的市场价格秩序,落实节日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工作,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近期以来,安顺市市场监管执法部门认真履行职能,对粮食市场、猪肉市场、农产品市场、农资市场等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稳定。
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发改委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对农贸市场、城乡商业网点、车站、旅游景点商品和服务价格明码标价情况进行检查;密切注意节日期间粮食、肉、禽、蛋、蔬菜、食用油等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及走势,及时发布重要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增强群众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召开两城区各大超市、商场、农贸集市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要求各家企业采取积极措施,认真组织货源,做好物资储备,切实让利于民,平抑价格上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各县区检查组对当地大型商场、超市、农贸集市、客运车站、宾馆及景点等场所进行了物价检查。据不完全统计:去年7月份以来,全市共组成8个检查组,出动检查人员18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各检查组对在市场检查中发现有不按规定明码标价、虚浮折扣等行为的经营者进行了告诫,并责令整改。
市粮食、发改、工商联合开展了秋粮购销市场专项检查,未发现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元旦期间,共检查屠宰场14次、猪肉经营户234户次,开展猪肉质量快检13次,未发现注水猪肉。以农贸市场作为价格重点监测点,对市场内的蔬菜、水产品、肉类、禽蛋价格信息定期采集,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价格异常波动,切实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客观分析价格走势,准确掌握农副产品和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化。严厉查处重要生活必须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斤少两、哄抬物价、欺行霸市、散布虚假信息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章行为,严查经营者销售冒充“绿色”蔬菜抬高菜价的行为。以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为重点品种,认真督促农资经营户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等制度,规范其经营行为,实现农资商品的可追溯管理
加大补贴救灾力度,切实保障民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切实做好保障民生、稳物价工作。各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安顺市2010年民生资金投入10088.10万元,维稳资金投入483万元,农民生活用煤补助资金776.63万元。
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运机制,安顺市共为36778名低保对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6700万元;为372486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农村低保金20616.59万元;为8003名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五保供养金757.13万元。市民政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转发民政厅<关于抓紧抓好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于12月28日前,为36778名城市低保对象按每人60元的标准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共计220.668万元;为372486名农村低保对象按每人50元的标准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共计1862.43万元。为8003名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按每人100元的标准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共计80.03万元;为14271名优抚对象按每人60元的标准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共计85.626万元。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对农村低保家庭中的在校学生每年按不低于当地农村低保保障标准20%的比例按季度增发补助金。市农村低保家庭中的在校学生共有32703人,全年共发放增发补助金783.32万元。及时发放2010年第四季度和2011年第一季度农村、城市低保金和五保供金。
各县区根据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对城市低保标准重新进行科学的合理测算,西秀区从170元提到240元,平坝县拟从150元提到240元,普定县从160元提到240元,镇宁县从120提到180,关岭县从140提到200,紫云县从140提到200,开发区从170提到240,黄果树从160提到220。城市低保平均标准从原来的151.25元提高到222.5元。于2010年12月全部按新标准实施。
全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按照“以县为单位统一低保线实施应保尽保”,各县区组织财政、物价、统计、民政等部门深入到乡镇、村和农户对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须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煤)等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物价上涨等因素,适时调整保障标准,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西秀区保障标准定为1280元,平坝县保障标准定为1220元,普定县保障标准定为1198元,镇宁自治县保障标准定为1160元,关岭自治县保障标准定为1196元,紫云自治县保障标准定为1160元,开发区保障标准定为1320元,黄果树保障标准定为1220元。保障标准由原来的800元/年提高到现在的平均1219.25元/年。
积极做好贫困农民生活用煤补助资金发放工作,省、市、县共安排产煤地区贫困农民生活用煤补助资金776.63万元,预计共发放农村“五保户”7820人、农村低收入户51785户、产煤村低收入户28423户、城市(镇)低保户3274户、残疾人及其他困难群众2576人。
认真落实学生补助,2010年获国家公用经费19837.9万元,各类学生资助资金3167.5万元,市级安排3929.9万元,其中:各类学生资助市级匹配667.503万元,按要求已及时发放到学生用中。为切实保障家庭困难学生基本生活,市、县区两级发改局价格监督检查机构采取措施,加强了对各级各类学校学生食堂的管理。一是与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联合发文,要求各县区、市直属学校开展一次学校食堂安全、卫生、伙食标准等方面的自查自纠工作,重点督查学校食堂经营中否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学生伙食标准,是否采取了一定措施,以保证食堂正常运行和经营,要求学校食堂在稳定饭菜价格,禁止涨价的同时,保证饭菜质量和数量。据悉,安顺市第三高级中学对学生食堂还采取了主动降低承包费的方法,让利于承包经营者,以保证学生在不涨价的同时伙食标准不降低。
市场价格调控的其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稳物价,保民生”文件精神, 积极发挥价格监测预警作用,除常规监测报告外,加强低温凝冻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启动《贵州省主要食品及农资市场价格监测统计》每日报告制度,向贵州省物价局和市应急办报告安顺市市场价格信息。全市启动凝冻灾害III级应急响应,实行零报告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