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今年初贵阳市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扩大试点工作以来,各区(市、县)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强力推进扩大改革试点工作。截止7月中旬,已有21个新的社区服务中心挂牌运行,其中小河区、花溪区、清镇市、云岩区已完成了社区党委和服务中心负责人公推直选工作。
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在获批省级城乡统筹和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后,积极组织开展培训和学习考察活动,各试点区(市、县)组织机构已经成立,人员、经费、办公条件已得到落实,规划编制工作正按计划启动,部分试点地区正按照“边干边试”的原则启动单项试点改革。
三、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贵阳五金交电化工总公司中兴大厦、贵州省贵阳市进出口公司改革重组工作,涉及资产3.72亿元,职工614人。贵阳市塑料一厂等7户企业正按相关工作计划推进,启动了贵阳电池厂等10余户已获改革重组批复企业的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四、行政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深入探索社会管理工作,努力构建为群众服务新平台,设立了贵阳市委群众工作委员会,为市委负责统筹协调和推进全市群众工作的正县级机构;继续深入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全市共成立了14个社区服务中心。
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2011年继续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实施覆盖面,将小河区21个村卫生室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实施范围,目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覆盖贵阳市所有区、县、市城区和农村,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覆盖人口数达252万元,占贵阳市总人口数的64%。
六、林权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在2010年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资源得增长、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积极探索开展配套改革工作,协调相关金融机构商讨开展商业信贷、森林资源保险、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等工作,提出对林农的特殊政策和便利、抵押物价值认定及处置、林权抵押贷款办理流程以及需要政府层面出台的政策或技术规程等方面的内容。
七、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搭建以“五公司、一中心” (“五公司”即科技资产控股公司、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咨询评估公司,“一中心”即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引领,“五平台、一通道”(“五平台”即天使资金平台、股权投资平台、贷款合作平台、信用担保平台、产权交易平台,“一通道”即企业上市融资和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通道)为支撑,“五补助、一补充”(“五补助”即投资风险补助、投资保障补助、科技贷款补助、科技担保补助、科技保险补助,“一补充”即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风险准备金补充)为保障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得到有效解决,银行、创投机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企业的共赢局面基本形成。
八、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制改革。2011年,贵阳市保障对象由人均住房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低保家庭,扩大到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5平方米、人均月收入不足1500元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保障范围覆盖到了乡镇和来筑务工家庭。截止2011年6月底,全市通过实物配租和发放租赁补贴方式,累计有27183户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了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和适时保障。
九、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推进学区管理“五统一”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即统一城乡学校拨款标准、统一城乡教师配置标准、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统一城乡招生标准和质量标准。加快云岩、南明、小河、金阳四个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化改革工作,现“四城区”学区已基本划定,充分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了义务教育发展。深化全市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通过“两推一述”的方式对市直属7所学校校长或副校长职位进行推荐选拔。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平稳推进,各义务教育学校完成绩效考核,并按绩效考核结果发放了教职工的奖励性绩效工资。
十、社会保障改革继续深化。继续推进城镇老年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调整城镇老年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标准,从今年元月1日起调整为每人每月350元。推进新农保制度改革,完成4个区新农保扩大试点工作,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调研和参保工作,提取社会保险资金6.3亿元,支付被征地农民参保补贴1832.9万元,参保人数突破6000人。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围绕医保政策调整,修改完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全市8706名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待遇。深化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贵阳市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十一、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在白云区、清镇市、息烽县建成三个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站和设立村级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信息员,形成覆盖县、乡、村的三级信息网络架构,全市采取转包、出租、转让、互换等方式流转土地面积13308亩,土地规模经营成效逐步凸现。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农民和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以上情况是近日贵阳市发改委组织召开市直部门经济体制改革联席会议上相关部门提供的。同时,在市直部门经济体制改革联席会议上,参会人员就当前干部群众关心的改革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贵阳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黄柳松在会上指出,现在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要进一步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统筹协调部门,市发改委今后将在每季度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上提出有针对性的1-2个改革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做好调查研究,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和建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