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铜仁地区工业经济克服要素紧缺、错峰限电、出口萎缩等不利因素影响,通过强化运行调度、狠抓电煤供应、组织协调企业复产达产、加快推进园区和项目建设,全区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一是工业生产时间任务“双过半”。上半年,全区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02.93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32.6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1.47%,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1%,比全省平均增速快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全区11个考核单位中,有8个单位工业生产完成进度超过50%,其中思南县、沿河县、大龙开发区、江口县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72.7%、55.74%、53.71%、53.02%。
上半年各县(市、特区)工业增长情况
地 区 工业总产值(万元) 增加值增速
(%) 完成进度
(%)
全 区 1029317 26.151.47
铜仁市 9003537.651.45
江口县 2545047.153.02
玉屏县 10364626.850.07
大龙开发区 8593333.053.71
石阡县 1518331.743.38
思南县 3998382.072.70
印江县 52851107.950.33
德江县 4735870.747.36
沿河县 2787236.055.74
松桃县 16526431.750.85
万山特区 8053347.448.81
二是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区已开工重点工业项目87个,占年度计划开工项目的69.6%,总投资277.5亿元,年内计划投资59.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1.3亿元。其中:铜仁市开工6个,玉屏县开工12个,松桃县开工4个,万山特区开工7个,江口县开工4个,印江县开工14个,石阡县开工7个,思南县开工7个,德江县开工9个,沿河县开工6个,大龙开发区开工11个。
三是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上半年,各县(市、特区)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其中沿河、思南、印江规划成果已转报省经信委园区处等待专家组审查,其它园区规划目前正在征求县直部门意见。铜仁市工业园区和印江工业园区组织机构已经地区编委办批复,其中铜仁市园区管委会组成人员按批复意见已经到位。其它县园区管委会均采取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的办法推进工作。各县园区完成征地2670亩,其中在建用地700亩。各县园区均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成投资6.07亿元。
四是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向好。上半年,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较好,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65亿元,占全区地方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4.07%;个体工商户同比增加1877户,注册资本同比增加2.9亿元;私营企业同比增加465户;注册资本同比增加7.1亿;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15.4万人。
五是淘汰落后工作稳步推进。按照《贵州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印发了铜仁地区2011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方案,加大了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力度,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011年,全区淘汰铁合金落后生产能力6.62万吨,涉及5户企业,申报企业均符合“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范畴,我委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了中央财政奖励扶持资金。
二、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煤电始终是工业经济运行的核心。从上半年运行数据来看,电力供应保障较好的1月、3月、5月、6月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5.52亿元、18.73亿元、19.37亿元、21.73亿元;受错峰限电影响的2月、4月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2.59亿元、16.12亿元,处于经济运行的低位区间,这主要受我区 “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产业结构制约,电力供应成为全区工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电力供应得到保障的关键又在煤,一方面商品煤价格远远高于电煤价格,导致地方煤矿供煤动力不足,电煤库存急剧下降,火电出力减少;另一方面省政府实行“煤电挂钩”政策,而全区煤炭资源较少,区内无一对合法矿井,全部处于技改阶段,煤矿技改产生的少量工程煤需同时保障全区烤烟用煤、居民生活用煤、电煤供应,完成电煤供应进度计划难度极大,导致全区频繁遭受扣减电量计划,工业企业无法开足马力生产。
(二)重点行业和主要产品实现全面增长。上半年,全区10个主要工业行业全面实现增长,其中:食品、采掘、化工、建材、饮料行业均实现成倍增长,分别增长152.8%、145.1%、132%、106.8%、102.6%;占全区工业产值63%的有色、冶金、烟草、电力行业分别增长65.4%、40.5%、40.5%、10.9%。全区重点监测的22种工业产品有20种产量实现增长,其中商品混凝土、大米、白酒、焦炭、硫酸等7种产品均实现成倍增长;水泥、水电、铁合金、工业硅、电解锰等全区主要工业产品均稳定增长。出现下降的产品是汞和火电,分别下降10.2%和12.8%。
(三)工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在全省电煤库存急剧减少、供电缺口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全区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电煤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努力加大工作力度,有力保障了电煤供应,减少了错峰限电现象的发生,满足了企业用电需求。上半年,全区售电量完成26.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79%;工业用电量完成18.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22%。其中:电石企业用电量增长817.13%,工业硅企业用电量增长96.1%,水泥企业用电量增长97.9%,铁合金企业用电量增长14.65%,电解锰企业用电量增长5.45%,电解铝企业用电量增长3.34%。
(四)电煤供应取得积极进展。1—2月份全区仅供应电煤2614吨,仅占全年任务的1.04%;通过迅速采取措施,努力增加电煤供应,3月份全区供应电煤达到16842吨,4月份达到21448吨;5月份达到24233吨。6月份达到16298吨。从3月份以来全区电煤供应基本实现逐月递增。1-6月份,全区累计供应电煤81435吨,占全年任务的32.56%。其中沿河县完成43001.7吨,占全年任务的47.8%;思南县完成9226.2吨,占全年任务的18.45%;德江县完成10368.5吨,占全年任务的20.74%;石阡县完成8607.6吨,占全年任务的21.52%;印江县完成6854.5吨,34.27%。
四、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进度目标实现。年初,铜仁发改委把省政府下达全区的工业生产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细化,及时同各县、市、特区政府和大龙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县、市、特区政府的主体责任,要求各县、市、特区政府要把目标任务进一步分解到企业,层层落实责任。定期召开工业生产运行分析会议,针对影响和制约工业生产增长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每月通报各县、市、特区工业生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行署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按季度深入各县督查工业生产进度,督促任务进度滞后的单位制定补欠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力夺回欠产,千方百计实现目标进度与时间进度同步。
(二)搞好运行监测,加强要素调度,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一是规范规模企业统计标准。坚持旬调度、月分析制度,密切关注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动向,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针对元月份全国规模工业企业统计口径从年销售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全区规模工业企业户数因统计口径变化从254户下降到149户,减少了105户的严峻局面,铜仁发改委高度重视, 立即与地区统计局协调对接,组织各县、市、特区正确理解统计口径进行调整的内容,按照相关统计要求,争取把经济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规下企业纳入规模工业统计,稳定工业经济总量。2月份全区有27户成长性较好的企业纳入规模工业统计范围,3月份全区有3户企业纳入规模工业统计。目前全区共有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179户,比年初增加30户,1-6月份完成工业产值102.93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32.6亿元,增幅达46.4%。二是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用煤。由于全省电煤库存急剧下降,各市州地采取封关措施,狠抓电煤供应,增加了全区部分重点企业购进生产用煤的难度。针对煤炭供应紧张的形势,委主动协调服务,积极为重点企业协调生产用煤,帮助梵净山金顶水泥协调解决生产用低硫煤,并帮助大龙红星发展原料煤协调解决封关问题。三是切实抓好电力调度。积极协调企业
在维护电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运用低谷富余电量进行生产。高度关注重点企业生产用电情况,及时跟踪贵州电网负荷运行情况,科学分析电力供需形势,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4月份省政府出台“三个机制”文件,实行“煤电挂钩”政策后,省三电办连续下发电量计划文件,分别扣减全区日均网供电量83万千瓦时、377万千瓦时、160万千瓦时,企业错峰限电现象十分严重,委紧急起草了《关于铜仁地区工业基本瘫痪请求给予供电保障的紧急请示》(铜地工信〔2011〕86号)文件,向省经信委和地委行署汇报工业生产用电的严重短缺,导致工业生产基本瘫痪的情况。地委行署获悉后,高度重视,责成相关县市和相关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方面各产煤县迅速组织供应电煤,另一方面委加大了向省经信委争取电力计划的力度。通过努力迅速扭转了不利局面,为5、6月份全区工业生产保持高位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实现。四是努力保障企业生产用油。元月份,受低温凝冻天气影响,企业生产用油需求加大,成品油供应十分紧张。我委紧急召集中石化铜仁分公司、中石油铜仁分公司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柴油供应形势,研究缓解资源短缺的办法和措施,保障重点工业企业、建设工程柴油供应。多次与两大石油公司协调,解决全区采掘、水泥、冶金等行业企业用油需求。五是积极帮助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年初配合人民银行铜仁中心支行对全区黑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及开发情况进行了调查,对主要冶金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税收负担进行了分析,对全区锰行业企业成本利润进行调查,推动锰加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并协调各商业银行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开辟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
(三)深入调查研究,夯实工作基础,努力培育新增因素。为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在抓好存量稳产达产的同时,还要努力促进新增因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此,地委下发了《关于报送辖区内各规模工业企业基本情况的紧急通知》(铜地工信〔2011〕57号)文件,要求县市特区参照2011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名单,立即逐户调查、收集、编写辖区内各规模工业企业基本情况,并以此次调查收集工作为契机,摸清家底,理清思路,为更好的完成工业发展任务奠定坚实基础。目前,规模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收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现处于审查校正阶段。通过对新投产项目的上门服务,主动协调解决制约项目投产达产的困难和问题,快速推动了新增因素转化现实生产力,上半年全区12个新投产项目,实现产值3.6亿元。
五、存在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及时分解下达各项目标任务,加强督促指导,抓好现有企业运行调度、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电煤供应困难始终制约工业快速发展。由于全省电煤供应趋紧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电煤库存下滑趋势也未得到有效遏制。贵州电网统调的16家火电厂中,有12家存煤处于警戒线以下,其中纳雍电厂、黔西电厂、野马寨电厂、习水电厂、清镇电厂、安顺电厂、发耳电厂、盘南电厂8家存煤不足1天,随时面临缺煤停机的威胁,直接影响了全省的电力供应,进而对全区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形成制约。6月9日贵州电网公司发布电网大面积停电红色预警,省政府主要领导立即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加大电煤生产供应力度,严禁电煤出省,确保省内供电。省经信委随即召开电煤工作紧急会议,研究部署电煤工作,明确对于电煤供应任务完不成的地区,省经信委将不批准项目申报、不批准园区规划、不下拨项目资金,进一步强调了“煤电挂钩”原则。鉴于全区煤矿正在实施“关、停、并、转”,进一步加大了全区供应电煤的难度,如处理不好将影响全区工业下步发展。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困难。现阶段,工业园区难以通过土地出让增值等途径回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投资工业项目产生的税收也要通过不同方式奖励扶持企业,客观上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的难度,只能利用交通、城市道路、供电、供水、电信等渠道促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制约条件多,调控难度大。
(三)工业项目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今年全区预计开工的125个项目现已开工69个,完成投资14.3亿元,在调度过程中发现部分项目因投资方取消投资计划、企业融资困难等原因无法按时开工,需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及时补充新的项目。
(四)受环保治理和安全生产影响停产企业增多。从6月中旬开始全区51对在建煤矿除思南县文家槽煤矿外,其余煤矿在建矿井被省里要求一律停止建设,集中开展安全检查,由于安全检查验收所需时间较长,导致全区烤烟用煤和电煤均无法保障。7月中旬,地区松桃县7户电解锰企业因排放超标停产,加上原先因尾矿库安全隐患停产的武陵冶化和大龙锰业,下半年全区停产电解锰企业达到9户,预计减产12.5亿元左右。
六、下步工作措施
(一)强化电煤供应,保障工业用电。继续坚持大龙电厂电煤进耗存日报制度,密切关注电煤库存情况,针对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对不按月按日完成电煤任务的产煤县,实行煤电挂钩,地委将会同地区能源局、供电局扣减其供电计划,同时停止其工业项目的审批和核准。对不按月完成电煤任务的煤矿企业,地委将会同地区能源局、供电局对其进行停电处理,协调公安部门停止其火工产品的审批。进一步加强对技改、新建煤矿的现场监管,指导和督促煤矿建设,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促进煤矿早日投产。煤矿所出工程煤炭,除保证区内群众生活用煤外,其余煤炭必须全部调运大龙电厂,对不完成电煤任务而进入市场的商品煤炭实施就地征收。积极争取电量计划,科学合理做好电力运行调度,千方百计满足企业的用电需求。
(二)强化运行调度,督促停产企业复产达产。一是确保重要生产要素供应。切实加强对煤炭、锰矿、硅石等基础原材料的协调配置和供应管理。二是督促停产检修企业加快检修进度,尽快恢复生产。目前,铜仁力源铁合金厂因设备技改而停产,玉屏金合力源因设备检修而停产,将加大服务力度,帮助企业早日恢复生产。三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预警预测工作。对冶金、电力、建材、化工等行业重点企业继续实行生产运行日监测、旬调度、月分析,加强产品、原材料供需走势和价格的监控,引导企业规避生产经营风险。
(三)加快工业发展平台建设。规范园区规划成果编制内容,理清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思路,争取所有园区发展规划通过省经信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为园区科学发展提供指导。研究制定建立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和投融资平台的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园区建设和投资管理水平。促进园区土地收储和场地平整等基础工作,结合实际实施一批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企业入驻条件。积极开展省级产业园区申报工作,努力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支持。
(四)强化工业投资管理。一是以项目策划为先导,把工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转到抓工业投资上来。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工业项目落地作为迅速做大工业经济总量的主要措施,认真开展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纳入项目库管理的350多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300亿元。确保125个年内开工建设工业项目顺利推进,并以此加强各县(市、特区)工业投资目标任务督查考核。二是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多渠道为工业项目建设提供良好服务。按照地委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的总体部署,在行署的统一要求下,铜仁地区工信委制定了“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细则,提出年度工业投资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对涉及工业项目建设的各类审批、核准、备案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最大限度精简工作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确保一批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一批项目抓紧实施,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三是以项目督查为手段,努力营造抓项目、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为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强化跟踪、督促和协调服务,进一步深入项目建设工地了解情况。地区工信委要把项目建设纳入主要工作进行调度,每周汇总一次园区建设项目进展,每月汇总一次各县(市、特区)工业项目落地情况,各县(市、特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比一比、学一学”活动,经常查看自身工作存在哪些差距、周边地区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争取形成全区上下抓项目、上投资、扩增量、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四是以项目培训为抓手,提高工业投资管理和服务水平。现阶段,增强各级政府和工业主管部门的工业投资管理能力是加大工业投资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去年以来,行署要求全区各级政府和工业主管部门深入学习理解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一系列工作部署,深化认识,解放思想,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抓工业、促发展上来。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注重强化工业管理部门组织机构建设,各县(市、特区)都设立了单独的工业管理部门,进一步健全了园区建设管理机构,理顺工作关系,落实工作责任,充实力量,有效改善了工业经济管理工作条件。为进一步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在召开工业项目建设调度会以会代训等基础上,积极组织地、县两级干部参加工业项目建设与管理专题培训班,有效提高工业投资管理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