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因多种因素和原因,该州物价指数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一路攀升,严重影响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物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把稳物价、保民生作为一项重中之重工作,及时启动联动机制,专题研究制定了控物价、惠民生措施。全州物价部门积极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主动与各有关部门配合,紧紧围绕“促生产、畅流通、增储备、建机制、强监管、保民生”,积极开展调控工作;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扶持生产等方面的作用,确保了州委、州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为保持全州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一、加强价格管理
完成对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许可证的办理和审验;本州内的价格和收费的调整。”“加强价格监管,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及时组织实施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价格调整方案,未发生过越权定价的行为,对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调价项目均进行了成本监审。进一步规范和调整了该州有关收费和价格;全州物价部门从3月至5月底,完成了对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许可证的办理和审验工作,全州共年审《收费许可证》1168本,新办证6本,注销证46本。年审率达100%;认真开展农产品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工作。共计向国家发改委、省物价局、州委、州政府及时报送了236份价格监测表、19个市场动态及农产品、农资市场价格及供求等价格分析相关材料,为政府调控价格提供了翔实的决策依据。积极开展价格认证工作,全州共受理各类委托案件641件,鉴定金额2912万元,为司法部门公正处理各类案件提供了重要依据。
--积极开展清理整顿收费秩序工作。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联合州财政局、工信委、政府纠风办、政府法制办、民政局六部门于2月21日向全州下发了《关于开展进一步清理整顿收费秩序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工作步骤及材料报送时间。对州级涉及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的81个单位进行了清理,清理出收费项目1741项,其中:州级行文涉及收费的单位有6个,涉及项目有10项;对州级涉及经营服务性收费单位39家,涉及189项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其中:州级行文涉及收费的单位14个,涉及收费项目29项。该局已取消、停止了涉及该州40项国家和省取消、停止的收费项目,并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了优惠政策。6月份,经该局价审会研究讨论,对该州州级69个收费文件进行了审核,拟取消21项收费项目及标准。
二、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
1至11月上旬,全州各级价格监督检查部门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63件,查处违法所得金额62万元。认真受理价格举报。全州共受理价格举咨询、报案件420件,办结件数397件,结案率达94.5%,其余案件正在处理中。
--加强节假日期间市场价格监管。通过召开价格提醒、告诫会,加强价格监测预警、24小时值守12358价格举报电话,以及开展市场价格监督检查等工作,确保节日期间市场价格秩序平稳,切实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价格利益,有力地遏制了价格欺诈行为。节假日期间,该州共出动检查人员623人次,检查了经营单位2167家(户),共退还消费者多收价款348.64元,罚款1500元。对未执行明码标价的商家要求限期整改。对荔波县风景区擅自将漂流价格从170元/人提高到190元/人(加收20元船工费),多收金额252680元的违法行为,已交由省物价局进行查处。
--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造谣惑众哄台食盐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受3月16日江浙沿海食用碘盐抢购风的影响,3月17日,黔南州各县(市、区)发生食用碘盐抢购风,个别小商贩跟风涨价,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影响。为平抑食盐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该州各县(市、区)物价部门快速采取措施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造谣惑众哄抬食盐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从3月17日上午开始,全州物价部门共出动价格检查人员325人次,分成26个检查组,对全州县(市、区)所在地及乡镇开展打击造谣惑众、哄抬食盐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巡查。通过巡查和群众举报,全州共检查食盐销售户2021户,发出告诫书1600余份,当即退还消费者11726.5元,当场罚款1600元,没收食盐15包,立案15起,涉及金额7723元,已按有关规定处理。该州各(县、市)区食盐乱涨价行为得到了根本遏制。
--开展了各专项检查工作。一是开展了涉农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共抽调检查人员68人,分为22个检查组,检查了涉农价格与收费单位167个,检查中未发现重大价格违法行为;二是开展了医药卫生服务价格大检查。查出价格违法案件17件,查出价格违法金额37.7万元,实施经济制裁总金额36.86元,其中:退还用户0.6元,没收违法所得33.31元,罚款2.95万元,另有两项违法案件正在处理中;三是开展了关于集中开展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专项行动工作;四是开展了对关于对商业银行执行减免收费政策进行重点抽查;五是开展了涉企收费专项检查,目前检查正在进行中;六是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目前,州物价局已对贵定县一中、一幼、贵定师范附小进行检查,查出价格违法案件2件,查出价格违法金额468,510元,其余检查正在进行中。
三、认真落实联动机制
今年以来该州物价指数一直在高位运行,严重影响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启动联动机制,各级物价部门立即牵头组织实施对城乡低保人群进行救助方案,确保了该州低保人群的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目前,已向全州258524户、642479人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了1—3月每人50元的临时性价格补贴,共计3212.395万元。并从4月起,低保人群生活补助标准在原有基础上上调12%。全州共有7264人次领到失业保险临时价格补贴,发放资金20.64万元。
四、大力抓实两基征收和使用,“稳物价,保民生”
《黔南州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和使用实施细则》第三稿已交相关单位修改,力争在今年11月汇总后报州政府同意实施。价格调节基金从去年10月开征以来,一方面加大征收宣传力度,做到应征尽征,确保基金入库率达98%。今年1至10月底共征集价格调节基金4291万元,已超额完成全年征收任务。另一方面,深入各县(市)市场及种、养殖基地了解情况,为政府稳定物价、扶持生产、搞好重要商品储备提出的有关建议,受到政府高度重视。目前政府已批准动用价调基金1431万元用于补助低保人群、在校学生生活和扶持重要商品储备。其中:408万元对2011年春节期间全州6.8万城镇困难户进行价格补贴,30万元补助高校学生生活,300万元平抑都匀市场猪肉价格,30万元补贴化肥储备,550万元补贴粮食储备,123万元补贴油储,20万元支持都匀洛邦镇建立蔬菜大棚,以上资金已拨付到位。另外,政府已同意动用价调基金680万元补助助低保人群、扶持生猪活储、建设蔬菜基地和农产品市场等。其中:动用400万元对全州6.7万低保户今年两节进行实物补贴(人均60元);每年从价格调节基金中安排100万元,扶持一至两家生猪养殖企业,使政府手中常年握有3万头生猪供调配,做到平时养、急时有生猪可调,确保市场猪肉价格长期稳定;安排80万元建设蔬菜基地,安排100万元建设农产品市场。同时,利用价调基金补助全州建立农副产品平价商店,稳定该州市场价格,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生活负担。补助都匀市每个平价商店每年12,000元,各县(市)每个平价商店每年10,000元。目前,都匀市已建立了5个,荔波已建立了1个,其余县市正在筹建中。农副产品平价商店”的建设,对平抑物价、稳定市场、保障低收入群众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群众反映较好,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年底全州12各县市都建有“农副产品平价商店”,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众吃上放心的平价肉、平价菜。目前,稳定市场价格政策效应开始显现,效果明显。
该州价调基金征集虽取得较好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大型企业如瓮福磷矿、烟草部门等找各种理由拒缴,未能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国税和地税的代征手续费各地标准不一样,相互比较,使地方政府很难平衡。
2011年1至10月,全州共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4720万元,今年从煤调基金中拿出1194万元,其中: 934万元用于对产煤地区贫困农民生活用煤补助,260万元对全州2011年种烟农民烤烟用煤进行补贴。目前,根据州政府安排,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集使用工作已于9月下旬全部移交到州工信委。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全面加强价格监管,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建立平价商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最终使10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有所回落: CPI同比上涨4.7%(低于全省6.2和全国5.5的水平)、环比与上月持平,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2.4%、环比回落0.4%,在全省九市地州中是最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促进该州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有利的价格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