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望谟县认真实施贵州省委、省政府批复的《望谟县灾后重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预计用3年时间完成灾后重建综合治理各项任务,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同时,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望谟县“6•06”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8个乡镇79个村、2个社区受灾,倒塌民房1007栋3021间,损坏711栋2133间;水毁农田4.6万亩、旱地8.4万亩,农作物受灾13.22万亩,绝收6.32万亩;损毁防洪堤40.8公里、水渠128.4公里,省道和县、乡、村公路1111.4公里,受灾面积1343.2平方公里,各项经济损失20.65亿元。党中央、国务院对望谟县灾情十分关心,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对抗灾救灾工作作了重要批示。与此同时,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工作组和国家减灾委工作组,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对灾后重建工作作了要求。
为全面和有效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望谟县各职能部门认真核查灾情,向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协调工作组提供详实的资料和数据。《望谟县灾后重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编制,得到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等17个单位和黔西南州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帮助。为达到把民生保障好、把灾区建设好的目的,灾后重建方案通过科学评估和专家论证,确定以“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尊重自然、科学布局,强化水利、防洪治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将5年前遭受特大洪灾的油迈瑶族乡8个村一并纳入规划范围,重建实行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布局,分类组织和帮助建设的方式,规划总面积1499.6平方公里,以“居民住房与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修复与灾害防治、产业重建与扶贫开发”等九个方面的措施,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望谟灾后重建十分关注,2011年9月25日,省长赵克志主持省第十一届第49次常务会议,对《望谟县灾后重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作了研究:一是成立望谟县灾后重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和副省长辛维光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和地方落实重建综合治理措施;二是将治理规划修改完善后,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和回良玉副总理,同时行文批复,要求抓紧启动工作,按规划要求的时限,确保综合治理任务的完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三是在规划期内总投资35亿元,每年由省财政投入1亿元,省国土资源厅1亿元,省林业厅1亿元,省发改委5000万元,省教育厅5000万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3000万元,其余资金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解决。
按照灾后重建规划,该县生态保护区面积为376.07平方公里,涉及5.5万人口;适度重建区716.06平方公里,涉及6.41万人口;适宜发展区407.47平方公里,涉及6.6万人口。对受灾乡镇、村居民住房的重建采取四个办法:一是水毁恢复新建民房741幢;二是维修加固民房670幢;三是为有效减少灾害风险,实施人口避让搬迁2015户;四是县城(含复兴镇)居民住房原地重建58幢,维修加固41幢;转移安置区新建208幢,总建筑面积24.1万多平方米,累计解决3733户21240人的住房问题。
规划涉及的水利设施重点工程和项目是:防洪工程建望谟河纳学至敢赖段防洪堤20公里,新城区平洞河岜赖至洛朗段防洪堤13公里,乐旺河大林坝至新寨段防洪堤5公里,建纳坝、新屯、油啥3座水库,除险加固和清淤4座水库;恢复水源点6处,重建受损农村供水设施104处,解决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重建5个受灾乡镇受损的小水池300口,修复山塘6座,建设7座拦渣坝;重建6座小水电站,完善配套设施,装机容量3920千瓦;县城供水主管道9.8公里,排洪沟750米,供水管网5.9公里, 新建和修复县城及5个乡镇的供水管网35.4公里,修复县城污水处理厂受损的污水收集主管道和收集管网,治理垃圾填埋场边坡3.86万平方米。
交通上恢复重建受损的省道209线49.5公里,其中对209省道打易至纳学段13公里实施改线工程;恢复重建5条通乡油路167公里和受损的通村公路789公里,6座209省道桥梁,8座县乡公路桥梁和41座村级公路桥梁;修复县城道路和8个乡镇受损的集镇道路。
电信设施恢复光缆线路109公里、基站配套传输设备23个、光缆线路239公里、通信管道10公里、电信营业用房450平方米、平洞轻工产业园区通信线路18公里、通信机房200平方米;邮政设施重建和新建3个乡镇的邮政支局营业用房,总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电网重建中对受损的14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进行恢复,重建10千伏线路83.5公里,换杆349基,安装铁塔33基,35千伏输电线路望复Ⅰ回输电线路、Ⅱ回输电线路4.1公里,新建平洞轻工产业园区10千伏配变电线路2.2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5台,400伏线路7.5公里。
新建、迁建、扩建7所中小学,7所乡镇幼儿园,7所乡镇卫生院,16个村卫生室,5个计生服务站,完善医疗器械和设备;修复县文化广场和图书馆,6个乡镇文化站,10处村级体育健身场所,1个县城区域广电网络设施,5个村村通工程,2个有线网络和无线基站,1个园区广电网络;1个修复综合服务中心,9个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平台;修复敬老院6个,乡镇民政业务用房7栋。重建和新建农畜牧综合站8个、村兽医室144个、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监测站1个,重建和修复林业站、财政所、派出所、司法所、法庭24个,村级活动室15个。
加强灾害防治与生态治理,对25度以上陡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营造生态林35万亩,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3.7万亩,恢复植被2.5万亩,修复林区公路61公里,建4个林业工作站房,建加工厂1个及购置设备,建苗圃基地450亩,种植油茶、核桃3万亩,人工种草3万亩;将受灾乡镇的2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为保护工程,治理6个地表水源地的超标污染;修复农村沼气池153口,新建315口,重建养殖场配套沼气池17个;土地整治复垦损毁耕地21469.2亩,林地4346.2.2亩。
建设预警预报信息共享平台,在8个乡镇安装无线预警广播系统、电动警报器、查询监视终端、传真机等预警预报设备,建设减灾教育基地,培训群防人员。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系统、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部分人口集中点应急避难场地。
实施贫困村产业化扶持项目,每年对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培训1万人次,易地扶贫搬迁1210户2940人。建无公害早菜基地10万亩、标准化火龙果园1.1万亩、中药材示范2750亩。实施粮食增产工程14.6万亩、玉米高产和水稻高产示范4万亩、脱毒马铃薯示范1.2万亩,建标准化养猪场10个、网箱养殖基地1个;增补农机具2081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5个农牧综合服务站。商贸流通建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市场,6个农村集贸市场。金融服务建5个乡镇信用社;县城新增3个加油站。建设10余个有民族特色的加工厂,对特色食品、保健饮料、桐油产品、木业板材进行加工。以布依枫林小城、半岛风情山庄、休闲度假村、生态森林公园、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为依托发展旅游业,促进灾区生产的恢复、经济的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不断改善望谟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