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该州受自然灾害较多的一年,洪涝灾害共同影响,造成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特别是粮食减产,从而引发社会资金的炒作、生产流通成本上升、农副产品消费增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等国内外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特别是猪肉、粮食、禽蛋类、鱼类、蔬菜、白糖、棉花、液化气、成品油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价格涨幅较大,对群众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稳物价、保民生、促和谐,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一、确保全州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
面对严峻的挑战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该州认真贯彻执行,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在州委、政府领导下,在省物价局关心指导下,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把稳物价、保民生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促生产、畅流通、增储备、建机制、强监管、保民生。”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全面加强价格监管,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扶持生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采取补贴建立 “农副产品平价商店”等多种形式,使该州物价上涨较快的势头得到有效的遏制。确保了该州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由于措施得力,该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从年初的上涨5.7%回落到11月的只上涨3.1%,其中,10、11月连续两个月全省最低,全年上涨4.8%排在全省九市地州倒数第二的位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促进该州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有利的价格环境。
由于工作成效显著,省、州领导对该州调控工作充分肯定:近日,州委黄家培书记在阅《省物价局领导充分肯定该州稳控市场物价工作并提出具体要求》(黔南州物价政务信息第31期)后作出“成绩要充分肯定,但只是阶段性,要继续努力,确保更好稳控。”的批示。州委书记在物价政务信息上签字肯定成绩,这在州物价局成立三十多年来还是第一次,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鞭策,我们将会更加努力、更好地做好每一件事,确保黔南州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二、2011年市场价格动态分析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8%,其中,食品同比上涨14.2%。(该州价格总水平低于全省5.1%和全国5.4%的水平)
全州184个商品及服务价格监测显示,本年同比120个品种上涨(占65%)、19个品种下降(占10%)、45个品种持平(占25%)。从以上数据看,价格上涨品种占一大半以上,大大超过下降的品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从短期看,前期洪涝灾害影响,造成部分养殖场厂房被淹(毁),影响养殖,导致猪肉、鸡、鸡蛋、鱼货源紧缺价格上涨;长期看,主要是食品类上涨幅度略大,影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一是农产品种植面积减少、生猪养殖量下降,二是劳动力价格上涨、三是市场布局不合理、运输体系不健全、运输成本提高;四是农药、种子、化肥等价格上涨;五是土地租赁价格提高,六是洪涝灾害影响等等,另外,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有计划地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也导致成品粮价格上涨进而影响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又一原因。
第一季度市场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3%,1月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7%、2月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0%、3月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3%;
第二季度市场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7%,4月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2%、5月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6%、6月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4%;
第三季度市场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6%,7月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7%、8月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5%、9月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6%;
第四季度市场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7 %,10月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7%,11月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1%,12月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4%。
分类看,食品涨幅较大14.2%,其中,大米、猪肉同比上涨明显,大米年平均上涨幅度超过30%、猪肉(肥瘦肉)年平均上涨幅度超过40%、食用油年平均上涨16.63%、禽类年平均上涨16.69%、水产品带鱼年平均上涨22.98%、蔬菜类年平均上涨39.03%、食糖年平均上涨17.34%、白酒类年平均上涨32%;钢材年平均上涨6.5%、液化石油气年平均上涨2.16%、成品油年平均上涨13.12%、纯棉内衣年平均上涨3%、家电类年平均下降0.6%。其他部分商品价格有小幅涨落。
从具体品种看,年平均价格大米2.52元/500克、同比上涨33.38%,面粉2.00元/500克、同比上涨9.26%,菜籽油6.09元/500克、同比上涨26.1%,花生油120.15元/5升、同比上涨17.92%,金龙鱼调和油63.47元/5升、同比上涨13.46%,鲜猪肉(肥瘦肉)13.58元/500克、同比上涨44.04%,鲜牛肉16.92元/500克、同比上涨4.84%,活鸡(肉鸡)7.81元/500克、同比上涨16.69%,鸡肉9.31元/500克、同比上涨12.61%,鸡蛋5.45元/500克、同比上涨18.35%,带鱼11.00元/500克、同比上涨22.98%,鲤鱼7.40元/500克、同比上涨21.97,黄瓜2.63元/500克、同比上涨30.76%,西红柿2.21元/500克、同比上涨0.89%,大白菜1.65元/500克、同比上涨20.2%,青椒2.56元/500克、同比上涨12.2%,圆白菜1.34/500克、同比上涨16.39%,苹果3.61元/500克、同比回落1.52%,香蕉2.44元/500克、同比上涨23.94%,白砂糖4.29元/500克、同比上涨21.77%,酱油4.93元/500克/瓶、同比上涨8.56%,醋4.16元/500克/瓶、同比上涨18.17 %;液化石油气109.06元/罐(14.5kg)、同比上涨2.16%,无烟煤1563.11元/吨、同比上涨36.65%,圆钢(16mm,Q235)5275.33元/吨、同比上涨13.52%,螺纹钢(12,Q235)5037.67元/吨、同比上涨14.92%,6.5线材4983.17元/吨、同比上涨14.45%,尿素2345.44元/吨、同比上涨13.04%, 93#汽油7.50元/升、同比上涨13.06%,0#柴油7.29元/升、同比上涨13.21%。
三、影响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推动该州价格总水平攀升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叠加、综合作用的结果,成因较为复杂。既有成本逐步上升的内在原因,也有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涨价向国内传导的外部影响;既有自然灾害多发造成的临时冲击,也有投机炒作加剧带来的泡沫成分;既有流动性充裕的深层次原因,也有少数媒体炒作的推波助澜。
主要是:一是成本逐步增加。资源、土地、人工费用等要素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用工成本提高,已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长期因素。二是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三是流动性充裕。部分企业产品搭车涨价,加剧供需矛盾;游资炒作、投机氛围浓厚,从而不断推升了短缺商品的价格;四是旱、洪灾害的叠加影响造成水产品养殖受损较大,也影响了部分粮食生产,导致水产品及粮食产量下降,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五是部分新闻媒体误导、炒作进一步推波助澜,加上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比较脆弱,所以,该州春节前的价格调控和监管工作形势仍然严峻。
(一)自然灾害较多,影响生产是导致物价上涨较大的主要原因
2011年是自然灾害较多的一年,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生产,导致种、养殖业产量下降,从而引发7月以来,农副产品供给有限、需求突增、加上社会资金炒作、生产流通成本上升;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如原油、液化气等),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特别是粮食、猪肉、禽蛋类、带鱼、蔬菜、白糖、棉花、液化气、成品油等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价格涨幅较大。
(二)食品价格上涨较大,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持续上涨态势
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所属吃、穿、用、医、行、住等8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化看,食品价格上涨是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关键因素。由于食品在8大类中的权数(即居民的消费比重)最大,约占1/3,因而其价格的上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较大。全年食品类价格上涨14.2%,特别是7月食品类价格上涨势头较为猛烈,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7月同比上涨5.7%(是全年最高的一个月)。
(三)蔬菜类价格上涨明显,对监测的16个品种显示,14个品种上涨明显、2个品种下降,同比上涨39.03%
导致蔬菜上市量(供应量)减少、价格攀升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首先是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生产,导致种种植业产量下降;
2、入夏以来的持续高温闷热、干旱使蔬菜生长受到很大影响,蔬菜的产量明显下降。
3、去年农民种菜的收益下降,种菜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因而今年的蔬菜种植面积较去年有所减少。
4、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及工价的上涨,使种菜的投入增加,成本上升,总体成本增加,导致蔬菜价格上涨。
5、该市蔬菜主要靠外地调运,成品油价格上涨、运费增加,也是拉动该市蔬菜价格上扬的又一主要因素。
目前,该州正筹备利用价格调节基金建立小而全蔬菜基地事宜,明年将有更多的蔬菜品种来供应市场,将能更好地调控副食品市场价格,保障供应,保证社会安定。
四、2012年价格走势预测
在新的一年里,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依然强劲,中央进一步推进西部开发和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将再次推动地价和相关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对西部的投资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物价上涨是必然趋势。
但是,我们也有抓手,就是种、养殖业基地建设是关键。
一粮带百价,猪粮安天下。粮食是百业之基、生成之本,猪、粮、菜基地建设搞好了,价格就稳定了,社会就安定了,百业就有希望。
目前,全州重要商品的市场供应总体充足,粮食等主要商品储备库存充裕,消费需求也基本稳定。因此,市场价格总水平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
预测: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将在上涨3.5%左右的水平波动;全年也将保持在上涨3.5-3.9%左右的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