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保供稳价办开展生猪市场行情调研
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个人中心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发改工作>市县动态
安顺市保供稳价办开展生猪市场行情调研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去年11月份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殖收益下滑甚至出现亏损。为进一步掌握生猪市场动态和生猪养殖情况,4月1日,市发改(物价)会同市畜牧局走访了平坝县天龙黔中农产品市场、同发、康源养殖场源,镇宁县旗山荣军养殖协会等部分生猪规模养殖户。
  调研中了解到,三元商品猪市场价格为:11-12元/公斤(120公斤左右),较去年同期下降11.67%,13-14.4元/公斤(150公斤以上),较去年同期下降12.31%;仔猪价格14-16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85.71%,二元母猪1200元/头(25-30公斤),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仔猪和二元母猪均呈现有价无市,养殖补栏积极性受挫。猪粮比为4.7-5.1:1,安顺市养殖场自繁自养出栏1头生猪亏损300-500元。猪价下跌原因还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一是生猪产能过剩,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近年来,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持续增加,产能过剩,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二是外省猪源就大量进入安顺市。据天龙黔中交易市场调查,自2011年以来,由于价格上的优势,外省猪源持续进入安顺市,目前黔中生猪交易市场外省猪源达到了90%,屠宰企业外省猪源达到70%左右,占据了全市生猪市场大部分份额。
  同时了解到,生猪价格大幅下滑,终端市场的猪肉价格却没有应声降价。一方面“猪贱伤农”,另一方面猪肉价格“居高难下”。在猪价和肉价“此消彼稳”中,中间环节的屠宰商成为市场上最大赢家。一方面降低了购猪成本,另一方面,因为猪肉市场需求量是稳定的,消费者不论价格涨跌都得吃肉,因而肉价利润有足够空间,屠宰商可以做到“旱涝保收”。第三,过去屠商间的“价格战”,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形成“价格同盟”以维持较高利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