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突出抓好项目实施、政策落地和企业引进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实现投资提质增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精心谋划一批项目,全力稳住投资基本盘。围绕“5+N”产业体系、“6个100万”提升工程、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等领域谋划工业补链延链强链、农业“接二连三”及文化旅游等项目,全州“531”项目库动态储备项目11587个、总投资24982.32亿元,1-5月,审批、核准、备案”个数和总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6.4%、14.4%。今年累计集中开工重大项目338个、总投资494.63亿元。
二是精确落实一批政策,强化投资要素保障。紧盯“桥头堡”建设政策支持事项,围绕“四区”战略定位,深化研究,压实责任,积极主动对接有关部门,推进“桥头堡”政策落地落实。目前,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贵州省打造黔东南州“黎从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规划(2022—2035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43家省有关单位出台支持“桥头堡”建设配套政策措施,11家单位与我州签订协议,形成了一套协调联动的政策体系。
三是精准引进一批企业,强力注入投资动能。按照扬优势强产业,围绕资源优势和“桥头堡”政策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加强与大湾区协作联动,用好“桥头堡”政策和对口帮扶城市佛山资源,精准对接和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项目,打造好共建产业园区。去年以来,共引进大湾区重点产业项目225个、优强企业122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28.5亿元。
四是精细推动一批项目,有效扩大投资规模。大力实施“项目攻坚年”行动,紧盯项目推动关键环节,强化“三资”跟踪服务,保障项目建设资金;落实州县领导联系项目“全覆盖”和部门“项目驻点”机制,通过精细服务推进,有效提升项目转化落地率,着力扩大投资规模。一季度,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新增入库项目148个,民间投资占比40.8%,工业投资占比23.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