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黔东南拔节生长的声音
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个人中心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发改工作>市县动态
听黔东南拔节生长的声音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数读

  ● 上半年,黔东南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排全省第3位

  ● 上半年,黔东南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6%

  ● 1月至7月,黔东南州累计完成水利项目投资35.17亿元

  ● 截至8月10日,今年黔东南以旧换新撬动消费4.32亿元

  时光如歌,清浅吟唱,一个个跃动的音符连成了奋进的乐章。

  从奋进春天到奋战当“夏”,今年上半年,黔东南的奋斗足迹可触可感。

  “村超”满血归来,重启当日吸引游客超过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从制造向智造跨越,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19亿元产值,为地方税收贡献超过1亿元。

  从江县归树山100兆瓦风电项目、锦屏县年产12万套台球桌板加工等产业项目开花结果;凯里市年产50亿付软磁铁氧体磁芯生产项目、镇远储能系统智能生产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施秉年产5万吨精酿啤酒项目等重点项目落地生根。

  从人山人海的“村超”球场,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再到日新月异的项目工地,每一处热气腾腾的场景,都映射出黔东南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韧劲。

  翻开黔东南州半年“成绩单”,亮眼数据不少。上半年,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6%,完成全年目标5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8.8%;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投资和消费稳定提升、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透过这份“半年报”,黔东南拔节生长的声音清晰入耳。

  这声音,蕴含着创新驱动力。

  位于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的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2018年11月入驻以来,凭借每日14万只至14.5万只铅酸蓄电池的产能,早已在行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却从未停止科技创新步伐。公司用3年时间攻坚克难,成功研发出四连制造技术——连铸连轧连冲连涂生产线。该生产线将连铸、连轧、冲网和连续涂片四道工序完美融合,实现电池极板的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双双提升。

  “今年上半年主攻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钦晓峰表示,下半年,公司将持之以恒在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及绿色化生产发力,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这声音,见证着速度与温度。

  黔东南州在全省率先创建“审批代办服务中心”和“工程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中心”,建立健全项目审批代办和项目“联审联批”机制,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全流程辅导、全环节帮办代办,有效减少企业多部门跑、多头咨询、来回跑次数,提升项目审批效率,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对标粤港澳大湾区,从江县创新企业服务模式,通过建立“企业之家”服务平台、推行跨域联办机制等举措,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率。针对大湾区企业需求,推出“帮办代办”服务,2025年累计办理事项2502件。

  这声音,涌动着发展的激情。

  依托优质资源禀赋与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黔东南州深入开展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产业协作驻点招商、资源招商和专业招商、央(国)企招商,签约引进项目217个、完成半年目标的108.5%。

  该州建立“5+3”工作调度机制,运用好“红黑榜”制度,加快推动宣威水库、黔玻永太三期、中清6GW高效电池智能制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榕江至融安高速、天柱至会同高速等重点项目入库入统。

  这声音,荡漾着幸福与喜悦。

  枝头上,百香果甜蜜诱人;田野里,太子参药香扑鼻。上半年,黔东南州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5%、8.1%、5.5%、7.3%,“四肉”产量同比增长7.8%,禽蛋产量增长7.1%,水产品总产量同比增长7.9%。沃野田畴,处处欣欣向荣。

  上半年,黔东南州完成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12099户,完成50户以上木质房屋连片村寨农户“水改”346个、“电改”36914户,群众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上半年,黔东南州城镇新增就业3.62万人,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85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214人,群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稳中蓄势、拔节向上,黔东南州正锚定目标,拼出全年精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