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阳综保区立足内陆腹地实际,通过织密联运网络、创新通关模式、强化产业支撑等举措,持续拓宽开放通道建设,探索出一条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通道建设路径。
一是织密联运网络,畅通对外开放通道。畅通海运通道,依托都拉营铁路物流港,建成全国首个综保型国际陆港,创建“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企业在“家门口”即可实现通关出海。畅通铁运通道,拓展四向联动铁路通道体,向北联动欧亚大陆贵州产商品10天内直达欧洲,向南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136列班列联通北部湾港,向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陆港+海港”无缝衔接,向西贯通中老铁路覆盖RCEP成员国。畅通汽运通道,创新跨境公路运输模式,实现“省内集拼—国内报关—国外清关—末端派送”全链条公路物流体系,满足贵州企业“小批量、高频次”的物流需求。
二是创新运营模式,提升开放通道效能。构建跨区域港口协同模式,联动广州港、深圳港、北部湾港设立无水港,推行铁海联运快速通关模式,实现跨港监管互认、数据互通,使西南企业享受到与东部沿海同等的通关便利。构建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开发多语种跨境贸易服务平台,整合“海、铁、空、陆”物流信息,实现货物追踪、在线报关、跨境结算等一站式服务。优化通关监管流程,推行“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模式,加强与海关等部门协作,建立通关问题快速响应机制,保障货物高效通行。
三是强化产业支撑,夯实通道经济基础。加强产业集群培育,围绕开放通道布局相关产业,吸引一批物流、贸易关联企业入驻,加快形成光电制造产业集群等。健全“保税+产业”联动机制,发挥综保区“境内关外”政策优势,推动“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展示交易”全链条发展。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建成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形成“线上营销+线下展示+全流程服务”模式,集聚30余家上下游企业。截至2025年6月,出口二手车至60多个国家2400余台,出口额达3.5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