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扣“转作风、优服务、促发展”目标,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行动,助力企业稳步发展。今年1-7月,全区4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85亿元,同比增长8.31%,展现出作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成效。

在中清智造科技(黔东南)有限公司2GWTOPCON光伏组件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综合仓库、101厂房等多个作业区紧张施工,全力推进装修与机电安装,确保项目如期投产。这一重大项目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进展迅速,预计9月实现投产,年产值可达13.84亿元,将有力推动贵州省光伏产业技术升级与集聚发展。
“从立项到‘五通一平’,高新区和凯里市政府全程支持,‘双容双承诺’模式真正实现了‘拿地即开工’。”中清集团黔东南基地建设主管赵月振表示,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政策红利和高效服务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双容双承诺”是黔东南高新区优化审批、压缩周期的关键举措。企业可在拿地后同步开展建设和报备,相关许可由专人帮办代办。高新区服务中心主任蒋吉英介绍,自去年5月“企业之家”设立以来,已为7个重大项目提供“承诺即开工”服务,平均缩短建设周期3个月以上,“通过‘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切实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

在服务存量企业方面,高新区同样精准发力。贵州亚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因市场需求扩大推进改扩建项目,在企业服务专员全程协助下,仅用一个月就完成投产。“从装修到设备调试,专员随叫随到、现场协调,”公司行政主管朱迪说,目前月产量已达20KK,产品供不应求,“‘保姆式’服务让我们能专注生产和扩张。”

这套“保姆式”服务源于高新区建立的“企业服务专员”机制。按照“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动态响应企业在融资、用工、政策等方面的需求。高新区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潘绍原表示:“无论是项目推进还是经营难题,我们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目前园区为82家重点企业、51个重点项目配备23名科级领导干部作为服务专员,今年1-7月,走访企业413余人次。”
“我们把作风建设的标尺立在服务一线,”蒋吉英说。目前高新区已梳理92项涉企服务清单,全面推行“联审联批”和“代办帮办”,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从“企业找服务”变为“服务找企业”,从“多头审批”到“一站办结”,作风转变切实推动了服务升级。

目前,黔东南高新区已落户工业企业16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家,初步形成了以大健康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和生态特色食品为特色产业的“两主两特”产业体系。通过夯实作风、优化服务,高新区正不断厚植营商环境“沃土”,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园区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