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07年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暨2008年计划安排简要分析
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个人中心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发改工作>要闻动态
贵州省2007年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暨2008年计划安排简要分析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和部署,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紧紧抓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这条工作主线,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和效益稳步提高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2007年全省及各市(州、地)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分析
2007年,全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1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增幅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为1985年以来的最快增长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55.67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提高了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45.61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回落了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09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提高了5个百分点。
从市州地情况来看,贵阳、遵义和毕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完成696.4亿元、566.4亿元和32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近6成。除黔东南州和黔南州分别增长13.6%和13.5%,略低于全省水平以外,其余7个地区均高于全省水平。
   (一)经济快速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
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比例由2006年的17.2:43:39.8调整为16.8:42.3:40.9,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1、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形势较好。近年来,各级政府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文件精神,继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农业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2007年,九个市州地一产增速全部高于4.8%的全省水平。增速最高的是遵义市,为9.9%;其次为毕节地区,为9.6%;再次是安顺市,增速为8.6%;增长较慢的是黔南州,增速为6.6%。
   2、工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4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增速较上年回落了0.7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宏观调控和节能减排对我省高能耗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能源、冶金、烟酒、化工等工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巩固,这四大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2%。电力工业作为第一大支柱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作用进一步加强。以烟酒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18%,以能源、优势原材料为主的新兴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19%,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9个市州地中,毕节、黔南、贵阳和安顺等4个地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水平,分别增长12.7%、14.9%、15.1%和16%。增速最快的是黔东南,达到31.7%;其次是铜仁和黔西南,分别为26.1%和22.9%。
   3、服务业加快发展。受机关事业单位调资因素和人民收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三产中增长最快的是其他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26.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增幅同比上升了12.9个百分点。旅游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32.4%。受全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投资于股市、基金等金融产品的人群日益增多,而国家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也引起了股市一定幅度的震荡。2007年,全省金融业共完成增加值95.01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同比回落了6.2个百分点。
从各市州地来看,第三产业的增速除毕节地区(17.4%)高于全省水平、安顺市和铜仁地区与全省水平持平以外,其他地区的增速均低于全省17.3%的水平。其中,增速低于14%的有3个地区,分别是遵义市增长13%、黔南州增长13.4%和黔东南州增长13.9%。
   (二)投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1、投资合理稳步增长。2007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5.57亿元,与上年同期增长24%,投资弹性系数为0.57,即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经济增长0.57个百分点。我省经济增长仍是以投资拉动为主。从各地区情况来看,贵阳市的投资总额是最大的,达到500.38亿元,占全省投资的1/3以上。而增速则是黔南州最快,增长31.5%,也是唯一一个投资增速高于全省水平的地区。同时,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总量稳步增长。2007年,全省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8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从各市州地情况来看,贵阳市的城镇投资额最大,达到409.68亿元,增速排在第5位;其次是遵义市,完成城镇投资179.3亿元,增速排在第4位;再次是六盘水市,完成城镇投资142.96亿元,增速则低于全省水平。黔西南州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43亿元,增速是9个地区中最高的,增长43.2%,比全省水平高21.1个百分点。增速排第2位的是黔南州,增长35.6%,增速排第3的是安顺市,增长29.3%。增速低于10%以下的是铜仁和黔东南,分别增长5.1%和6.1%。
   2、消费需求有效扩张。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购买力不断扩大,使我省的消费市场加速升温,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提高,全年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8%。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21.75亿元,同比增长19.1%,是15年来最快增长水平。从各地区情况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0亿元以上的地区有贵阳市和遵义市,分别为279.4亿元和165.5亿元,占全省总额的54%。 增速高于全省水平的地区有安顺市、黔西南州、黔南州和毕节地区,增速分别为19.9%、20%、20%和20.11%。这说明,我省消费市场的发展空间和增值潜力还非常大。
   (三)经济效益继续提升
   1、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省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全省财政总收入实现556.78亿元,同比增长24%。9个市州地中,铜仁地区、安顺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4个地区增速均高于全省水平,分别比全省水平高9.34、6.06、3.5和1.03个百分点。从财政总收入的绝对值来看,贵阳和遵义的财政总收入占比最大,两市共占全省的50%。
   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84.94亿元,同比增长25.6%。9个市州地中,增速高于全省水平的有六盘水、黔西南、毕节、遵义4个地区,分别增长28.2%、27.4%、27%和26.7%;增速低于20%的只有黔南州,为16.9%。
   2、城乡人民收入稳步提高。随着企业效益提高、企业员工收入增加,以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调高工资,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78.4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6%。有5个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高于全省水平,分别是贵阳市(12780.5元)、黔西南州(11411元)、遵义市(11340元)、黔南州(11191.6元)和六盘水市(11125元)。从增速来看,除了铜仁地区低于全省增速以外,其余8个地区均高于全省水平。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73.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6%,是20年来最快增长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外出务工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以及国家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和贫困家庭兑现低保金进度的加快等因素。从各地情况来看,除了贵阳市和遵义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外,其余7个地区的绝对值均低于全省水平。同时,同比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毕节地区,增速达19.94%;其次是贵阳市,增速达18%;低于全省增速的有4个地区,分别是安顺市(11%)、黔南州(11%)、黔东南州(7.1%)和黔西南州(4.6%)。
   (四)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扬
   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全年食品类价格快速上涨、居住价格也持续上扬以及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2007年以来,市场物价高开高走。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4%。从各地的情况来看,价格总水平增长最快的是黔西南州,比上年上涨7.7%;其次是遵义市,比上年上涨6.9%;排在第三的是铜仁地区和黔南州,比上年上涨6.5%。贵阳市价格总水平的增速相对平稳,比上年上涨5.1%。
二、2008年全省及各市(州、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8年各市(州、地)根据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了本地区的计划安排,各地的发展计划既较好地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要求,又充分结合了本地区的实际,计划积极稳妥,留有余地,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2008 年全省及各市(州、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指标     
全省
贵阳市
六盘水市
遵义市
安顺市
铜仁地区
黔西南州
毕节地区
黔东南州
黔南州
地区生产总值
10%
13%
以上
16%
以上
13.5%以上
12%
以上
14%
左右
16%
左右
13%以上
12%
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6%
18%
15%
以上
16%
以上
16%
20%
22%
左右
20%以上
20%
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
15%
16%
以上
14%
以上
16%
16%
20%
17%左右
15%
15%
进出口总额
10%
以上
20%
 
 
 
 
 
 
 
7%
财政总收入
11%
13%
20%
以上
15%
以上
12%
20%
以上
16%
左右
12%
15%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1%
以上
14%
18%
以上
18%
12%
17%
以上
13.7%
12%
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
以上
8%
8%
以上
10%
以上
10%
以上
7%
以上
20%
左右
10%
以上
7%
10%
农民人均纯收入
6%
以上
10%
8%
以上
8%
以上
10%
以上
8%
以上
10%
左右
8%
以上
6%
6%
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
17.5万人
 
 
 
 
 
9300人左右
 
1.3
万人
1.5万
个岗位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以内
4%
以内
4.2%
以内
4.5%以内
4.5%以内
4.5%以内
 
 
4.5%以内
4.5%
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
7‰
 
7‰
以内
5.5‰以内
6.8‰以内
7‰
以内
7.57‰以内
 
7.5‰以内
7.4‰
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5.32%
-4.5%
-4.71%
省范围内
-4.29%
-5.58%
-6.15%
-4%
-3.78%
 
主要污染物排放
-2%
-2%
-2%
-2%
-2%
 
 
-2%
-2%
 
各地根据具体情况还有如下指标的计划:
1、六盘水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5%以内;2、安顺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3、铜仁地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际增长20%以上;4、毕节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4%;5、黔南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4.6%。

    但是,由于今年年初我省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特大雪凝灾害,给我省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贵阳、六盘水、黔南等地区的工业发展,对黔东南、铜仁等地区的农业生产,以及相应的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服务业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这给各地州市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目标带来了一定难度和压力。2008年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一年,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对于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地区必须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措施,着力抓好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确保全年经济发展的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力度不松,实现灾害损失灾后补、小季损失大季补、上半年损失下半年补,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确保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来源:省发改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