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前三季度,由于雪凝灾害、洪涝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全球性金融海啸等因素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较大困难。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使经济增长呈现出逐季加快的态势。2008年前三季度全省GDP完成2210.27亿元,增长8.6%,其中,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77.10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98.05亿元,增长11.1%,服务业(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35.12亿元,增长7.1%。
一、服务业增幅稳步回升,但与去年同期比较大幅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同比增长7.1%,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5和1.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0.8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10.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为37.7%,比上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32.9%,比上年同期下降16.7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全省GDP增长2.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增长速度较快的是贵阳市、安顺市、铜仁地区和黔南州,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2%、12.0%、9.4%和9.0%。六盘水市、遵义市、毕节地区、黔西南州和黔东南州分别增长8.4%、8.0%、8.0%、5.6%和8.5%。
附表一:
2008年前三季度GDP构成及增长情况
绝对数(亿元) | 结构(%) | 增长速度(%) | 对GDP的贡献率(%) | 拉动GDP增长百分点 | |
地区生产总值 |
2210.27 |
100 |
8.6 |
100 |
8.6 |
第一产业 |
377.1 |
17.1 |
5.8 |
11 |
0.9 |
第二产业 |
998.05 |
45.2 |
11.1 |
56.1 |
4.8 |
服务业(第三产业) |
835.12 |
37.7 |
7.1 |
32.9 |
2.9 |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24.37 |
5.6 |
1.9 |
1.3 |
0.1 |
批发和零售业 |
122.38 |
5.5 |
10.4 |
6.9 |
0.6 |
住宿和餐饮业 |
50.52 |
2.3 |
9.1 |
2.1 |
0.2 |
金融业 |
94.9 |
4.3 |
6.4 |
3.1 |
0.3 |
房地产业 |
51.3 |
2.3 |
5.2 |
1.4 |
0.1 |
其他服务业 |
391.65 |
17.7 |
7.9 |
18.1 |
1.6 |
二、服务业主要行业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部分行业增幅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呈较大幅度回落。由于年初遭受了持续较长时间的特大雪凝灾害,交通运输行业受损严重,上半年全面出现负增长;三季度当季,虽然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运输基本恢复,铁路旅客、货物周转量和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公路旅客、水运旅客周转量和航空旅客、货物周转量均呈现恢复性增长,但由于上半年受灾较重,今年前三季度铁路旅客、货物周转量和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仍为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铁路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完成457.09亿吨公里,同比下降2.1%,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8.5和1.7个百分点,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公路客货换算周转量完成116. 3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0.9%,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0.8和4.2个百分点,同比回落25.7个百分点;水运客货换算周转量完成7.41亿吨公里,同比下降8.1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6.5个百分点;航空客货换算周转量完成1.9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7 %,比上半年回落5.2 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5.9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4.37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同比回落9.0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幅继续回落,保险业增长较快。今年以来,受国家继续执行货币从紧政策影响,全省存贷款增幅特别是贷款增幅有所回落。到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4505.20亿元,比年初增加679.60亿元,同比增长21.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71.40亿元,比年初增加74.60亿元,同比增长5.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141.10亿元,比年初增加351.00亿元,同比增长23.7%。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534.40亿元,比年初增加405.80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07.60亿元,比年初增加116.80亿元,同比增长6.7%;中长期贷款余额2556.10亿元,比年初增加308.50亿元,同比增长20.6%。前三季度保费收入64.24亿元,同比增长48.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5.6个百分点。全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4.90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回落5.5个百分点。
——房地产增幅继续回落。受宏观调控和雪凝灾害影响,全省房地产市场增幅继续回落。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房地产业投资完成234.88亿元,同比增长31.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03.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1.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43.95亿元,同比增长3.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3.9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51.30亿元,同比增长5.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
——旅游业市场快速恢复。今年1—2月,雪凝灾害对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破坏严重,全省旅游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凝冻过后,我省积极恢复旅游基础设施,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主办节庆活动、制定特殊扶持奖励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恢复重建旅游市场,3月份开始恢复性增长,4月份凸现良好的增长势头,但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省旅游又陷入低谷。之后,随着全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黄果树瀑布节成功举办,贵阳旅游避暑季、黔西南水墨金州等旅游产品的强力推出,使我省旅游市场快速恢复,促进了我省旅游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旅游共接待入境游客24.81万人次,同比下降18.8 %;实现旅游外汇收入0.76亿美元,同比下降10.1 %;接待国内游客6933.85万人次,同比增长35.4%;国内旅游收入444.51亿元,同比增长31.5%;接待旅游总人数6958.65万人次,同比增长35.1%,实现旅游总收入450.58亿元,同比增长31.5%。
——市场物价继续高位运行,城乡消费同步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全省物价水平持续上扬,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比上年增长9.4%,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8个百分点,但仍然在高位运行。前三季度全省市场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省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9.99亿元,同比增长23.6%。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111.78亿元,同比增长29.3%;零售业完成485.95亿元,同比增长19.7%;住宿和餐饮业完成111.76亿元,同比增长39.3%。分城乡看,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88亿元,同比增长22.8%;县及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11亿元,同比增长24.8%。城乡消费实现同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22.38亿元,同比增长10.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0.52亿元,同比增长9.1%。
——其他服务业增幅继续呈现大幅回落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其他服务业中的营利性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服务业营业税同比增长23.1%,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7.7%,全省营利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31.14亿元,同比增长22.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非营利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62.91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6.2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94.05亿元,同比增长7.9%,增幅比上年回落17.5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0.58亿元,同比增长23.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6.60亿元,同比增长28.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增速明显高于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56.5%。前三季度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拉动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6个百分点,对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到66.2%。
服务业中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较大的行业同时也是对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拉动较大的行业依次是: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34.88亿元、159.43亿元和73.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6%、40.7%和29.1 %,分别拉动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5.6和2.0个百分点。
附表三:
2008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及增长情况
投资完成额(亿元) | 结构(%) | 增幅(%) | |
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合计 |
576.6 |
100 |
28.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59.43 |
27.7 |
40.7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26.97 |
4.7 |
27.3 |
批发和零售业 |
10.51 |
1.8 |
-4.7 |
住宿和餐饮业 |
6.74 |
1.2 |
-24.2 |
金融业 |
2.37 |
0.4 |
171.3 |
房地产业 |
234.85 |
40.7 |
31.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3.86 |
0.7 |
-1.3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2.98 |
0.5 |
-16.6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73.62 |
12.8 |
29.1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2.61 |
0.5 |
70.9 |
教育 |
17.09 |
3 |
17.8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6.65 |
1.2 |
8.5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0.62 |
1.8 |
49.9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18.3 |
3 |
-11.8 |
四、服务业部分行业从业人数减少,但仍然是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
到2008年9月末,全省服务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130.3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34万人,同比增长2.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虽然由于雪凝灾害影响,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分别下降1.9%、5.9%,但是服务业城镇单位从业人数占全部城镇单位从业人数比重为60.5%,超过第一、二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比重之和21.0个百分点,仍然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
附表四:
2008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单位从业人员增长情况
从业人员(万人) | 结构(%) | 增长(%) | |
服务业合计 |
130.38 |
100 |
2.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8.41 |
6.5 |
-1.9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96 |
1.5 |
10.7 |
批发和零售业 |
11.59 |
8.9 |
-2.1 |
住宿和餐饮业 |
2.69 |
2.1 |
-5.9 |
金融业 |
5.31 |
4.1 |
3.3 |
房地产业 |
4.54 |
3.5 |
16.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3.08 |
2.4 |
18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3.79 |
2.9 |
5.3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77 |
2.1 |
0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0.85 |
0.7 |
0 |
教育 |
39.42 |
30.2 |
1.4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9.72 |
7.5 |
4.2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94 |
1.5 |
1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34.31 |
26.1 |
4 |
五、服务业税收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税收继续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合计为170.33亿元,同比增长36.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地方税收收入为96.50亿元,同比增长27.8%,占全部服务业税收收入的56.7%,占全省地方税收收入的58.9%;服务业国家税收收入为73.83亿元,同比增长49.1%,占全部服务业税收收入的43.3%,占全省国家税收收入的28.0%。
分行业看,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税收增长尤为突出,分别实现税收收入17.36亿元、71.35亿元和22.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7%、32.3%和29.7%,这些行业对服务业税收增收的贡献较为突出,对服务业税收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很明显,共拉动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23.0个百分点。
从服务业地方税收收入看,主要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完成45.51亿元、17.74亿元和15.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19.3%和21.1%,三项税收收入合计占全部服务业地方税收收入的82.1%;从服务业国家税收收入看,主要税种国内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完成37.52亿元和2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和14.9%,两项税收收入合计占全部服务业国家税收收入的78.2%。
附表五:
2008年前三季度服务业税收收入情况表
单位:亿元 | ||||
合计 | 增长(%) | |||
地税 | 国税 | |||
全省合计 |
427.35 |
163.7 |
263.65 |
27.4 |
服务业 |
170.33 |
96.5 |
73.83 |
36.2 |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
10.79 |
10.35 |
0.44 |
5.7 |
批发和零售业 |
5.1 |
3.57 |
1.53 |
6.4 |
金融业 |
71.35 |
20.58 |
50.77 |
32.3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4.18 |
4.14 |
0.05 |
21.8 |
住宿和餐饮业 |
17.36 |
12.97 |
4.39 |
57.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2.07 |
19.71 |
2.36 |
29.7 |
房地产业 |
12.26 |
11.92 |
0.35 |
10.7 |
六、前三季度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同比增长7.1%,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10.8个百分点。回落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等行业下滑严重。今年前三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4.89%、11.36%、6.14%和46.90%,除金融业比上年同期提高1.51个百分点以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0.57、0.47和3.17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主要受我省年初雪凝灾害和6月洪涝灾害影响较大,一季度全省铁路、公路向东部运输受到严重影响,而西部地区运输量又相对较小;其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沿海地区出口下滑,影响逐渐传导到产业链上游,我省产品多为初级产品,进一步我省货物向外运输。因此交通运输业增幅较小,仅同比增长1.9%,带动服务业增长0.25个百分点,比上年降低1.56个百分点。
金融业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今年以来,国家为了防止全国经济由偏快转向偏热,实施了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年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15.5%的历史高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差由2007年9月末的607亿元扩大到2008年9月末的966.8亿元。股票市场自2007年底开始下跌后便一路下滑,到今年9月,比2007年最高点跌幅接近70%。因此,金融业增幅较上年有一定程度下滑,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金融业同比分别增长4.5%、6.5%和6.4%,比去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同比分别下滑9.8、8.4和5.5个百分点。金融业带动服务业增长0.73个百分点,比上年降低0.57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走势不明。自2007年国家加大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以来,市场走势不明,观望氛围逐渐加重。今年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5%,增幅比上年下降31.9个百分点。因此,房地产业仅同比增长5.2%,比上年底4.2个百分点,带动服务业增长0.25个百分点,比上年降低0.27个百分点。
其他服务业大幅下滑。受去年年初政策性调资集中兑现的翘首因素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非营利性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者报酬仅小幅增长,同比增长3.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2.6%,公共管理支出同比增长13.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4%。由于占其他服务业比重为66.7%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大幅回落,影响其他服务业整体增长较慢。前三季度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7.9%,增幅比去年低17.1个百分点,带动服务业增长3.91个百分点,比上年降低8.02个百分点。
虽然今年的不利因素对全省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有一定影响,但是在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等因素带动下,总体依然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是前三季度服务业各行业中同比增幅最大的两个行业。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1.5%;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分别增长10.4%和9.1%,分别高于全省服务业增幅3.3和2.0个百分点分别带动服务业增长1.47和0.49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降低0.09和0.29个百分点。
七、下一步工作建议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影响已逐步显现,10月份我省铁路货运继续下滑,反映出四季度的经济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和《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7]33号),尽快出台具体配套实施办法,完善我省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全省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服务业的支持,加大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的投入引导力度;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服务业领域的投入,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各市(州、地)要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领导,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加快服务业发展意见的具体措施。
二是充分发挥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把我省打造成为旅游大省的要求,不断提高我省旅游软硬件水平。继续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挥独特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多民族特色文化、喀斯特高原生态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积极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和无障碍旅游区,努力增加旅游人次,保障游客权益,提高我省旅游声誉,扩大旅游业对我省财政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推进旅游业标准化建设,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并带动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服务业行业的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抢抓国家加大农业、民生、重大能源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的机遇,提前应对,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在生产生活方面扩大内需的需要,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进一步以细化专业分工、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培育需求、增加供给,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结合“二高”建设,加强物流资源整合,降低物流成本,在有条件的地区中心城市推进现代物流园区建设,规范客、货运输,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加快物流业发展工作。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投融资力度,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大力发展科研研发、信息技术等服务业,推进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技术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发及推广,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
四是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继续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在消费物价持续攀升的情况下,提高对低保护的补贴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努力提高农村购买力。合理引导人民群众消费心理预期,改善社会消费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近期出台的促进住房消费的有关政策,进一步优化住房结构,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中小户型商品房的建设力度,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确保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五是稳定市场供应,控制物价上涨。坚决执行中央已出台地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加大物资市场供应和市场监管,确保市场供应和调节,从严控制农资价格,坚决查处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确保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