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省涉农工作取得骄人成绩
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个人中心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发改工作>要闻动态
2008年我省涉农工作取得骄人成绩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2008年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很不平凡的一年,省发改委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抓手、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主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克服了年初雨雪冰冻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增长,生猪生产全面恢复,农民收入呈现较快增长。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58万吨,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以上。
    大力加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建成通乡油路2000公里,新增88个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建设通村公路13300公里,新增1000个建制村通公路,全部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08年解决了223.1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比原计划超额完成23.19万。以实施“烟水配套”工程为重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8.6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71万亩,恢复灌溉面积50万亩,完成了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国务院批准立项,“滋黔”一期新开工8个中型水库,启动实施了紫云格八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继续抓好全省在建的八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2008年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退耕还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301万亩。通过抓好“长治”、“珠治”和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的建设,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68.2平方公里。正式启动实施了55个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全面开工治理1725平方公里岩溶面积。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下达巩固退耕还林专项成果资金67349万元,在退耕还林地区全面建设基本口粮田61.7万亩,建设沼气池2.92万口,省柴节煤灶8.08万个,营造薪炭林35455亩,生态移民2676人,补植补造226.33万亩,积极发展后续产业。
    积极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在积极发展户用沼气池的同时,加大了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的建设力度,新建户用沼气池245746口;建设养殖小区沼气工程153个,涉及农户4010户;联户沼气工程181个,涉及农户3885户。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开工建设服务网点1660个。加快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扩大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新增农村小水电装机容量30.9万千瓦。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生态畜牧业。中央投资补助建设了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336个和9个生猪扩繁场,改扩建5个种鸡场。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为重要载体,继续在33各县实施草地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将发展草地畜牧业、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做大区域规模、做强区域龙头”和分步骤有序推进的原则,启动实施了全省2008年生态畜牧业推进行动方案,通过整合资金,对黔西南州5个县加大人工草场建设力度,盘活现有人工草场存量,加大了基础畜群的配置力度,重点扶植专业养殖协会,有效的推动了我省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继续推进油菜基地建设,在黔东南州建设了5万亩油料基地。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改善4个县农产品产量检验检测的基础设施。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新建49个县级动物卫生监督站;乡镇兽医站新建326个,改建160个;新建7个县级动物防疫站(测报站)。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17个、农村集贸市场12个和1个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加强了农村技术服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学校1109所。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新建、改扩建13所县医院、142所乡镇卫生院、3所县中医院、6所妇幼保健机构,新建4000所村卫生室。加强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促进地氟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省累计完成84119户炉灶改良任务。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中央财政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农机补贴、烤烟补贴五项之和达到31.17亿元,全省农村812万户(测算数)户均获补贴384元,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农民家庭性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有所增加。进一步推进扶贫开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3万人。
    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投入。2008年我委争取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投资437357万元。按资金用途可分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32191元,农村社会事业建设资金89166万元,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6000万元。
    随着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对农村发展具有正面效应,农业生产继续发展,粮食和农产品产量仍能维持在高位水平。但是农村形势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我省2009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将面临更多挑战,主要制约因素有:受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和供求关系改变等因素影响,当前生猪、油料、棉花、食糖等价格出现下跌,农产品价格呈全面下降的趋势,农产品价格的下降速度快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速度,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持续高位运行,粮食继续大幅增产的难度加大,油料和生猪等保持稳定发展也面临不少的制约;大量外出打工农民返乡,再就业难度增加,农民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2009年省发改委涉农工作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省发改委将主要从千方百计扩大农业农村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入手,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增加国家对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要积极抓紧稳定粮食生产,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440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产量达到1150万吨以上。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续建通乡油路1010公里,新开工建设通乡油路3194公里。
    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建设8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铜仁地区洼地排涝工程。争取国家支持,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和“滋黔”一期的三都冷水沟及望谟桑郎水库,建设一批大中型重点水源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步伐,新增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00万。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建设农村沼气池26万口,带动改圈、改厕、改厨等工作,同时加大大中型沼气池和沼气服务网点建设的力度,多层次全方位推进沼气建设;继续建设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和农村小水电代燃料,促进农村能源清洁化。继续围绕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贫困农民基本素质的要求,抓好“三项”主要工作,解决50万人的温饱问题,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完成4万人的搬迁任务。
    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行动方案,继续做大2008年实施县的养殖规模,同时启动毕节、大方、威宁、赫章、纳雍五个县的推进行动方案。继续落实国务院出台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性保险、奖励生猪养殖大县等政策,继续完成14个原种良种猪场、扩繁场、资源场和336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建设,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继续抓好油菜等传统优势作物生产,争取集中新建一批“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木本油料,启动油茶基地建设。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植保工程,加快农业优良品种繁育推广。完善动物防疫体系,新建、改扩建400个以上乡镇畜牧业管理设施,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 、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农产品冷链物流和粮食现代物流的项目储备工作。
    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切实做好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尽快制定出台我省石漠化综合防治管理办法和拟定我省石漠化监测指标体系,为科学分析和评价我省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实施效果提供依据。继续认真组织实施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努力推进全省石漠化综合治理全面展开。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完成300万亩的营造林任务。抓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全年努力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300平方公里。
    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建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项目200所。加强和完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设100个乡镇卫生院和10个县医院,新建、改扩建150个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贫困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扩大受益面,切实提高参合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建设,新建15000座(5000个村)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800个村级农民健身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