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省年初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9月份以来又受到了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给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面对严峻考验,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排难而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使全省服务业和全省经济一样,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全省GDP完成3333.40亿元,增长10.2%,其中,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47.8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08.71亿元,增长8.9%,服务业(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76.84亿元,增长12.9%。
一、2008年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
虽然2008年年初雪凝灾害对服务业有较大影响,导致增速比上年有所回落,但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增速逐季提高,全年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经初步测算,2008年我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7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增速比上年下降5.2个百分点;在全省三次产业中增速最快,分别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快6.4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3%;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2.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详见表一)
2008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1.14%,与上年基本持平。我省人均服务业增加值3630元,比2007年增加580元。
分地区看,2008年九个市(州、地)服务业增速均超过10%,其中,铜仁、毕节和贵阳增速居前三位,分别同比增长16.9%、16.7%和15%。贵阳和遵义两市服务业占全省的比重居前两位,比重均达到16%以上,其余地区比重在5~9.4%之间。
附表一:
2008年GDP构成及增长情况 | |||||
|
绝对数(亿元) |
结构(%) |
增长(%) |
对GDP的贡献率(%) |
拉动GDP增长(百分点) |
地区生产总值 |
3333.40 |
100.0 |
10.2 |
100.0 |
10.2 |
第一产业 |
547.85 |
16.4 |
6.5 |
10.2 |
1.0 |
第二产业 |
1408.71 |
42.3 |
8.9 |
37.4 |
3.8 |
第三产业 |
1376.84 |
41.3 |
12.9 |
52.4 |
5.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80.45 |
5.4 |
3.3 |
1.9 |
0.2 |
批发和零售业 |
208.75 |
6.3 |
11.8 |
7.6 |
0.8 |
住宿和餐饮业 |
82.99 |
2.5 |
10.1 |
2.1 |
0.2 |
金融业 |
131.20 |
3.9 |
10.6 |
3.9 |
0.4 |
房地产业 |
123.23 |
3.7 |
4.2 |
1.6 |
0.2 |
其他服务业 |
650.22 |
19.5 |
18.6 |
35.3 |
3.6 |
二、服务业各行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由于2008年的自然灾害、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我省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服务员各重点行业的发展速度均逐季加快,呈现恢复增长的态势,从而有力地促进服务业整体快速增长。
——交通运输业继续保持增长。受我省2008年初雪凝灾害和6月洪涝灾害影响,上半年全省铁路、公路向东部运输受到严重影响;四季度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沿海地区出口下滑,影响逐渐传导到产业链上游,直接影响了我省产品向外运输。全年铁路客运周转量和铁路货物周转量分别比上年下降2.7%和4.4%,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大幅下滑,分别仅比上年增长5.3%和1.8%,增幅比上年下滑近20个百分点。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0.4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增速比上年下降10.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为13.1%,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全省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势,为全省服务业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增幅比上年高4.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58.16亿元,比上年增长31.6%;零售业实现销售额68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销售额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08.75亿元,增长11.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82.99亿元,增长10.1%。
——金融保险业增长趋缓。2008年初,国家为了防止全国经济由偏快转向偏热,实施了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年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15.5%的历史高位,银行贷款增速减缓。9月份以后,国家为了因对全球金融危机,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时间较短,对金融业的促进作用还未完全显现。由于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到2008年12月底,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4737亿元,比年初增加9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3569亿元,比年初增加5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2008年1-12月,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5.5个百分点。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3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
——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2008年,我省继续按照将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的目标,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 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旅游等,使旅游业成为贵州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1—2月雪凝灾害对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破坏严重,全省旅游基本处于停顿状态;但在凝冻过后,我省通过积极恢复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宣传力度,主办节庆活动、制定特殊扶持奖励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恢复重建旅游市场,3月份开始恢复性增长,4月份凸现良好的增长势头,但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省旅游又陷入低谷。之后,随着全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黄果树瀑布节成功举办,以及贵阳旅游避暑季、黔西南水墨金州等旅游产品的强力推出,我省旅游市场又得到快速恢复,旅游业整体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653.1亿元,比上年增长27.5%。
——房地产市场增长缓慢。自2007年国家加大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以来,观望氛围逐渐加重,市场走势不明,部分群众持币待购的心理也进一步增强。2008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呈现持续下降趋势,1-12月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为859.09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19.8%,商品房累计销售额为206.2亿元,下降9.9%。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23.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增速比上年回落9.4个百分点。
——其他服务业继续快速发展。2008年,一方面全省其他服务业中的营利性服务业发展较快,其中通信业务总量完成350亿元,增长23.5%。全年全省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0.72亿元,增长19.8%。另一方面非营利性服务业呈上升发展势头,1-12月,全省一般预算支出1048.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8%,前三季度一般预算支出553.10亿元,同比增长29.5%,第四季度一般预算支出进一步扩大,达到495.47亿元,占全年支出的47.25%。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由于遵义、铜仁、黔南、黔东南、六盘水等地2008年实行阳光工资和兑现津补贴,而劳动者报酬占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因此有力地促进了非营利性服务业的较快增长。全年全省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69.50亿元,增长18.1%。全省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50.22亿元,增长18.6%。其他服务业占全省服务业比重为47.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投资继续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据统计,2008年贵州省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2%;增幅高于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2.8个百分点,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56.6%。
分行业看,除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增速为负增长外,其余各行业投资均保持了较快增速。服务业中固定资产投资额占比重较大的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完成投资额350.3亿元、248.8亿元和118.4亿元,分别增长26.7%、40.7%和14.1%。(详见表二)
附表二:
2008年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 |||
|
投资完成额(亿元) |
结构(%) |
增幅(%) |
服务业合计 |
907.2 |
100 |
27.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48.8 |
27.4 |
40.7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48.6 |
5.4 |
30.3 |
批发和零售业 |
17.0 |
1.9 |
11.6 |
住宿和餐饮业 |
12.1 |
1.3 |
-11.8 |
金融业 |
4.1 |
0.4 |
50.8 |
房地产业 |
350.3 |
38.6 |
26.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2.7 |
1.4 |
255.3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4.7 |
0.5 |
11.7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18.4 |
13.1 |
14.1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4.2 |
0.5 |
77.5 |
教育 |
29.0 |
3.2 |
15.4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11.3 |
1.2 |
21.7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3.4 |
1.5 |
21.7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32.6 |
3.6 |
-9.5 |
四、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略有上升
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充分显示了其就业容量大、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特性,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末,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445.02万人,比2007年增加14.6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19.4%,比2007年提高 0.5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教育、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较大,比重在10%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2.8%。与上年相比,从业人员增长较快的是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速均为12.4%,金融业出现负增长,比上年下降1.9%。(数据见表三)
附表三:
|
|
|
| ||
2008年服务业从业人员情况 | |||||
|
从业人员(万人) |
结构(%) |
增长(%) | ||
服务业合计 |
445 |
100 |
3.4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2.8 |
7.4 |
5.8 |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4.2 |
0.9 |
2.4 | ||
批发和零售业 |
146 |
32.8 |
2.1 | ||
住宿和餐饮业 |
44.5 |
10.0 |
3.2 | ||
金融业 |
5.2 |
1.2 |
-1.9 | ||
房地产业 |
11.8 |
2.7 |
12.4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6.8 |
3.8 |
1.8 |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
4.4 |
1.0 |
2.3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8 |
0.6 |
7.7 |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47.9 |
10.8 |
5.3 | ||
教育 |
49 |
11.0 |
2.1 |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32.3 |
7.3 |
5.6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1.8 |
2.7 |
12.4 |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35.5 |
8.0 |
0.3 |
注:该表为全社会口径
五、服务业税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服务业税收在全省税收中的份额稳步提高,对全省税收特别是地方税收的贡献不断增强。2008年,我省服务业实现税收(含地税和国税)2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9.1%,高于全省税收的平均增长速度4.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136.9亿元,增长21.3%,占服务业全部税收收入的59%,占地方税收收入的61.1%。
服务业税收中,尤其以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税收增长更为突出。2008年,全市批发零售、房地产和金融业三项税收(含地税和国税)合计达150.8亿元,占服务业税收比重达65%。
附表四:
|
|
|
|
|
2008年服务业税收收入情况表 | ||||
|
|
|
单位:亿元 | |
|
合计 |
|
|
增长(%) |
|
地税 |
国税 | ||
全省合计 |
581.3 |
224.2 |
357.1 |
24.6 |
服务业 |
231.9 |
136.9 |
95.0 |
29.1 |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
15.0 |
14.3 |
0.7 |
7.6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8.2 |
4.8 |
3.4 |
15.1 |
批发和零售业 |
99.1 |
34.8 |
64.3 |
22.5 |
住宿和餐饮业 |
5.7 |
5.6 |
0.1 |
19.1 |
金融业 |
22.5 |
17.2 |
5.3 |
52.5 |
房地产业 |
29.2 |
26.1 |
3.1 |
11.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7.6 |
17.2 |
0.4 |
12.5 |
六、下一步工作建议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2008年,我省服务业虽然迎难而进,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但总体来说,思想观念、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等多种等还需进一步改善,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较低,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了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认真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和《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7]33号)文件精神,尽快出台具体配套实施办法,完善我省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全省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服务业的支持,加大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的投入引导力度;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服务业领域的投入,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各市(州、地)要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领导,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加快服务业发展意见的具体措施。
二是充分发挥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把我省打造成为旅游大省的要求,不断提高我省旅游软硬件水平。支持重点旅游区和有条件的特色旅游区加快发展,支持旅游城镇整治和建设,支持通达旅游区的交通建设。积极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和无障碍旅游区,努力增加旅游人次,保障游客权益,提高我省旅游声誉,扩大旅游业对我省财政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推进旅游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带动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服务业行业的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抢抓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机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程勘察设计、工业设计,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中介机构和龙头企业,重点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产品研发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应用平台、软件和动漫公共设计平台等。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重点加强对国家级和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重点支持对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国家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煤、磷、铝和民族药等优势资源及可再生能源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的多学科攻关,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上实现重点突破,提升我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结合“二高”建设,加强物流资源整合,降低物流成本,在有条件的地区中心城市推进现代物流园区建设;规范客、货运输,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加快物流业发展工作。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投融资力度,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
四是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抓紧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文件精神,尽快出台我省的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继续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在消费物价持续攀升的情况下,提高低保补贴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努力提高农村购买力。合理引导人民群众消费心理预期,改善社会消费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近期出台的促进住房消费的有关政策,进一步优化住房结构,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中小户型商品房的建设力度,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确保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五是稳定市场供应,控制物价上涨。坚决执行中央已出台地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加大物资市场供应和市场监管,确保市场供应和调节,从严控制农资价格,坚决查处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确保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
六是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进一步落实中央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切实贯彻国家扩大消费需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农村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集中力量抓好“家电下乡”,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居民消费。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积极开展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逐步建立健全省、地、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一批地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新建一批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全面推进我省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