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2日,省发展和改革委主管煤制油的领导向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巡视员陈世海、炼油及煤制燃料处处长刘红汇报了我省煤制油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并请求将我省煤制油项目纳入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陈世海巡视员、刘红处长听取汇报后,一是同意将我省煤制油项目纳入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支持贵州省发展煤制油项目;二是指出国内煤制油工业化示范技术已经取得成功,采用国内技术进行商业化建设煤间接液化制油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家能源局已经将加快发展煤制油项目的报告报送国务院;三是强调煤制油是特大型项目,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充沛、销售市场广阔,具备了发展煤制油项目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希望我省加快煤制油项目前期工作,根据我省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国家能源局将发给我省煤制油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路条”。
一、内蒙古伊泰集团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项目通过国家能源局考核验收
2010年7月,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对采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煤间接液化的内蒙古伊泰16万吨级/年煤制油工业化示范项目的性能进行考核验收。考核结果是:全部指标达到或超过工业化示范项目的设计要求。考核验收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每吨油品的总煤耗3.48吨标煤、水耗13.45立方米、全系统能量转化效率40.53%。
基于示范厂的运行结果,中科院专家提出了规模化生产的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工厂设计的核心指标为:每吨油品的总煤耗3.2吨标煤、水耗3.4立方米、全系统能量转化效率47%。
二、国内外开展煤制油项目情况
在国外,南非沙索公司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煤间接液化制油商业化规模生产商,并兼有庞大的煤化工产品生产,每年转化煤炭4200万吨,生产汽油、柴油及100多种高附加值煤化工产品760万吨,市值达380亿美元。年销售收入一直都保持占南非GDP的4%左右,员工总数超过3.2万人,提供了10万个相关就业岗位。在塞空达的沙索二厂、三厂已经形成了近10万人的城市。另外有2个公司正在开在煤间接液化前期工作,一是印度Jindal 钢铁和动力公司360万吨/年,二是澳大利亚Blackham 公司1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
在国内,已经建成的煤液化示范项目有四个,采用直接液化技术有1个,即神华集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成投产了108万吨/年煤制油;采用山西煤化所间接液化技术有3个,分别是内蒙古伊泰集团(16万吨/年)、山西潞安集团(16万吨/年)、神华集团(18万吨/年)。
我省煤制油项目采用的是山西煤化所间接液化制油技术。
在开展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前期工作方面,山东兖矿集团在陕西榆林煤间接液化百万吨级项目正在等待国务院核准,进入前期研究的大规模煤炭间接液化项目还有3个,一是内蒙古伊泰540万吨、二是山西潞安540万吨、三是新疆广汇360万吨煤制油项目。
三、我省煤制油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我省拟建设的500万吨/年的煤制油项目,静态总投资将达到750亿元,拉动相关产业投资近千亿元,年转化煤炭近2000万吨,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年可提供税收超过30亿元,提供2万人的直接就业岗位和6万人的相关就业岗位,形成8平方公里的城镇,成为强劲的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项目业主:贵州渝富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暨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是贵州渝富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之一,持有15%的股份)。项目拟选厂址:黔西南州兴仁县巴铃煤化工产业园区及毕节地区织金县绮陌乡。
我省煤制油项目自1994年提出以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是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2005年省政府专门成立了“贵州省煤液化制油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5年多来,贵州省煤液化制油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持之以恒地开展煤制油项目前期工作,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建立了定期汇报沟通机制。
二是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批示抓好煤制油项目发展。曾任省长石秀诗在2005年10月26日批示:“煤制油项目是将我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重大项目,要举全省之力,把此项目争得手、建设好。”在2006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各省意见时,前任省长林树森于2006年11月9日签发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请予大力支持我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的请示》(黔府呈[2006]38号),向国家发改委请示,将《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我省煤制油指标由300万吨/年调整为500万吨/年。
三是引进了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及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到我省开展煤制油项目前期工作。2008年7月,这两家合资以注册资本金1亿元,在我省注册成立了“贵州渝富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我省煤制油项目前期工作。2008年10月,贵州渝富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和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编制《贵州渝富煤制油工程(一期)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初稿已于2008年底完成。
四是我省煤制油项目纳入国家《煤化工发展中长期规划(讨论稿)》和省煤化工发展中长期规划。2006年,在国家发改委主持编制《煤化工发展中长期规划》中,规划在全国建立7大煤化工基地,我省煤制油项目列入了“云贵基地”中,规模为600万吨/年。2007年初,在国家发改委的具体指导下,我省编制了《贵州省煤化工发展中长期规划》,规划建立三大煤化工基地,并将5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列为规划的重点项目。
五是煤制油项目列入了中科院和贵州省政府院地合作主要内容。2009年8月,中科院白春礼常务副院长与贵州省省长林树森签署了中科院与贵州省全面战略合作规划纲要,确定了双方至2015年的五大科技合作重点之一,就是采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先进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开展贵州省煤液化制油项目。
四、黔西南州兴仁县具备了5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的基本条件
一是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全州已探明储量75.28亿吨,远景储量达l96亿吨,主要分布在兴义、兴仁、普安、晴隆、安龙、贞丰六个县市。全州含煤面积4352平方公里,但是煤炭勘探、开发程度和就地加工转化程度低,煤炭产业链短,州内近80%的煤炭以原煤形式销往外地,煤炭资源深加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煤制油产业潜力巨大。相对于丰富的煤炭储量而言,资源保证程度较高,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可为煤制油项目配置所需要煤炭资源。
二是水资源充沛。州境内河流全属珠江水系、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全州共有大小水库116座,其中中型3座,小(—)型26座,小(二)型87座,2005年年末共蓄水12587.1万立方米 。全州境内水资源总量常年平均为95.13亿立方米,水利工程总供水量38370万立方米。拟选厂址所在地兴仁县巴铃园区,正在建设打鱼凼水库,库容6060万立方米,可为煤制油配置水资源。
三是规划了相应的土地资源。全州土地总面积1678593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413633公顷, 建设用地53652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21138公顷 。拟选厂址所在地兴仁县巴铃园区,是贵州省煤化工规划的“六(盘水)兴(义)”煤化工基地的工业园区,现已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园区可提供25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支撑煤制油项目。
四是黔西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煤制油项目的发展,提出举全州之力推进煤制油项目,努力把煤制油项目建设好。
五、我省煤制油项目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项目
新型工业化内涵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我省煤制油项目在这几个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从科持含量高方面来看,煤制油技术是最先进的煤化工技术集成,煤制油技术的发展标志着装备制造业、煤炭气化、催化剂技术的先进水平,目前,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间接液化技术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从经济效益好方面来看,按4吨煤(400元/吨)、4立方米水(2元/立方米),煤制油的直接成本为1608元/吨;煤制油总投资750亿元按20年折旧完成,每吨油品折旧成本为750元;公司200000员工的人均月工资按2000元,折合每吨油品人工工资为100元;各类油品平均销售价格按6000元/吨,综合税率按10%计,每吨油品税负600元。按上述计算,每吨油品的完全成本为3058元,利润空间为2542元。石油炼化成品油的收益按70%计算,1吨原油(约7.35桶)可炼成0.7吨油品,即炼1吨成品油需要10.5桶原油,上面已计算出煤制油完全成本为3408元/吨,折合美元为509美元/吨(6.7元人民币/美元),折合国际油价48.5美元/桶。也就是说,我省煤制油项目的盈亏平衡点是国际油价48.5美元/桶。从上述分析来看,我省煤制油的经济性是比较好的,抗风险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附加值、将我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从资源消耗低方面来看,煤制油是以煤为原料的煤炭加工转化技术。以煤为原料的煤炭加工转化技术有煤焦化(含氯碱化工),煤发电,煤气化后用合成气生产合成氨、甲醇、油品、天然气、烯烃类产品等技术路线。煤焦化(含氯碱化工)资源消耗是很大的,属于国家限制发展产业。超临界机组的煤发电的效率在44%左右,而中科院院山西煤化所的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效率可达47%。煤制甲醇,甲醇转制二甲醚、烯烃等,其转化效率都小于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经济效益比较差,美国大原厂煤制天然气(日产389万立方米)运行20多年来,基本上是不赚钱的,而南非沙索煤制油从50年代开始运行,每年利润都在30至50亿美元之间。煤制烯烃目前世界上没有商业化运行的装置,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效益都有待于实践验证。
从环境污染少方面来看,煤焦化、煤发电和固定床煤制合成氨等,环境污染都很大,都要向空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气化硫等。通过煤气化的现代煤化工技术,虽然也向空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浓度高,利于捕集利用,同时,煤气化可用高硫劣质煤作为原料,气化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含硫物质,可采用技术手段还原成单质硫,提高附加质,减少环境污染。
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方面来看,煤制油以其产业链长、产业幅宽、投资拉动大最为优先。而且煤制油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从高级支持研发人员到普通工人等各个层次都大量需要。
由此可见,我省发展煤制油项目,一是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化洁净利用的重要途径。煤炭是最丰富的一次能源,煤炭直接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作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必将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发展煤制油可有效地实现煤炭的低碳化合理利用。二是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调整、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煤制油是煤炭生产的下游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长——仅按目前的科技水平,能从煤炭中提炼、加工、合成的产品除汽油、柴油外,还有100余种化工产品;产业幅宽——可以带动装备制造业、运输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产品附加值高——许多下游产品的市场价,几乎都是原煤价格的数倍甚至上百倍。三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我国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和高油价时代的到来,利用先进的煤制油技术,生产汽油、柴油和化工产品,不仅能减轻我国对石油进口依存度、减少环境污染、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而且能有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