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抢抓机遇,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我省各市州地紧紧抓住宏观经济稳定向好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各项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贵阳市GDP突破1000亿元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4593.97亿元,同比增长12.8%。从总量看,贵阳市、遵义市和毕节地区排在前三位,其中贵阳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121.8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4%,基本保持上年水平。从增速看,六盘水市以15.8%排在第一位,遵义和毕节分别以14.7%和14.6%排在二、三位。与2009年相比,除毕节地区、黔西南州和黔南州增速放缓外,其余六个地区增速均不同程度加快。
表一:全省各市(州、地)生产总值及增速
2010年生产总值 增速% 排位 2009年增速% 排位
全 省 4593.97 12.8 11.4
贵阳市 1121.82 14.3 4 13.3 3
遵义市 908.76 14.7 2 12.6 5
安顺市 232.92 12.1 7 12 8
六盘水市 500.64 15.8 1 11.5 9
毕节地区 600.85 14.6 3 15.3 1
铜仁地区 293.6 12.9 6 12.1 7
黔南州 356.68 14.2 5 14.6 2
黔东南州 312.6 14.2 5 12.2 6
黔西南州 307.13 12.1 7 13.1 4
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速最高的地区分别是贵阳市、黔南州、铜仁地区,其中贵阳市和黔南州分别保持了2009年一产、二产增速最高的位置,铜仁地区三产增速则由2009年的第七位跃升为第一位。从产业占比来看,一产占比最高的是铜仁地区,为32.3%;二产占比最高的是六盘水市,为60.6%;三产占比最高的是贵阳市,为54.2%。
表二:全省各市(州、地)三次产业发展情况
地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绝对值 增长% 增速排位 绝对值 增长% 增速排位 绝对值 增长% 增速排位
全 省 630.33 4.7 1800.06 16.6 2163.58 12.1
贵阳市 57.1 8 1 456.95 15.1 7 607.77 14.3 4
遵义市 140.23 6.6 5 367.82 19.1 4 400.7 13.5 7
安顺市 40.43 6.1 8 88.59 13.9 9 103.9 13.1 8
六盘水市 30.25 6.2 7 303.22 17.9 6 167.17 14 5
毕节地区 124.37 6.5 6 259.73 19.8 3 216.76 14.7 3
铜仁地区 94.79 7 3 77.22 18.2 5 121.61 17.1 1
黔南州 70.13 7.1 2 142.48 21.4 1 144.07 16.3 2
黔东南州 76.74 6.9 4 94.1 21.1 2 141.72 13.8 6
黔西南州 55.83 6.1 8 110.94 15.3 8 140.36 12.1 9
二、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毕节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增速创近年来最高水平
201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了2009年以来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86.28亿元,同比增长30%,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分别比2009年增长41.4%和49.7%。
从总量看,贵阳市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19.31亿元。遵义市、毕节地区分别以551.84亿元、451.9亿元排在二、三位。从增速看,毕节地区、遵义市和黔南州排在前三位。与2009年相比,毕节地区增幅最大,加快了25.62个百分点,并创出2000年以来最高增速。
表三:全省各市(州、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增速% 排位 2009年增速% 排位
全 省 3186.28 30 30.8
贵阳市 1019.31 30.2 8 30.1 5
遵义市 551.84 41.6 2 19 9
安顺市 111.34 32.2 7 23.2 7
六盘水市 335 34.4 6 23.8 6
毕节地区 451.9 76 1 50.38 2
铜仁地区 227.25 37 4 20.6 8
黔南州 323.86 37.2 3 63.5 1
黔东南州 271.8 29.4 9 39.8 4
黔西南州 204.2 36 5 47.7 3
三、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六盘水市消费增速加快
2010年在国家出台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我省消费品市
场持续活跃,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2.68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213.66亿元,同比增长19.6%,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69.02亿元,同比增长15.9%。
分地区来看,增速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毕节地区、遵义市和安顺市。与2009年相比,只有六盘水市增速加快了0.3个百分点,其余地区增速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特别是毕节地区,回落了5.64个百分点,但依然排在全省首位。从总量看,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继续保持前三的位置,分别为484.78亿元、290.25亿元和131.34亿元,共占全省的61.1%。
表四:全省各市(州、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亿元) 增速% 排位 2009年增速% 排位
全 省 1482.68 18.9 19.1
贵阳市 484.78 17.5 6 20.1 3
遵义市 290.25 18.8 2 20 4
安顺市 70.08 18.6 3 19.7 5
六盘水市 131.34 18.5 4 18.2 9
毕节地区 126.1 20.4 1 26.04 1
铜仁地区 75.31 16.7 9 18.8 7
黔南州 97.19 17.3 7 22.8 2
黔东南州 120.89 17.1 8 18.5 8
黔西南州 88.28 18 5 19.3 6
四、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安顺市财政总收入增速最高
2010年全省实现财政总收入969.7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实现一般预算收入53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增速均比上年加快了8.5个百分点。
6个市州地财政总收入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安顺市、黔东南州和毕节地区排在前三位,分别为47.8%、40.2%和39.66%;与2009年相比,除黔南州增速回落了1.28个百分点外,其余地区增速均有较大幅度上升,安顺增幅最高,比去年加快了23.3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排在全省前三位的分别是黔东南州50.2%、毕节地区42.8%、六盘水市32.8%。
表五:全省各市(州、地)财政收入及增速
财政总收入
(亿元) 增速% 排位 一般预算收
入(亿元) 增速% 排位
全 省 969.73 24.4 533.89 28.2
贵阳市 304.64 20.9 9 136.3 29.4 7
遵义市 141.3 22.8 8 57.59 24.4 8
安顺市 48.6 47.8 1 19.84 22.6 9
六盘水市 107.89 28.34 5 49.3 32.8 4
毕节地区 127.57 39.66 3 62.12 42.8 2
铜仁地区 35.04 29.2 4 18.29 33 3
黔南州 54.47 23.82 7 27.15 30.22 6
黔东南州 40.39 40.2 2 26.18 50.2 1
黔西南州 57.76 28.1 6 28.78 31.3 5
五、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铜仁地区居民收入增速最快
2010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142.74元,比2009年增加1280.21元,实际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71.93元,比2009年增加466.52元,实际增长12.6%。
分地区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铜仁地区14%、黔东南州12.8%和黔南州11.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黔南州14.9%、黔西南州14.7%和铜仁地区14.5%。与2009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贵阳市、六盘水市和黔南州有所放缓外,其余市州地均有所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除贵阳市略有放缓外,其余市州地均不同程度加快,其中铜仁地区、黔西南州和黔南州增幅较大。从绝对值来看,贵阳市两项收入均排在第一位,遵义市两项收入均排在第二位。
表六:全省各市(州、地)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增速% 排名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增速% 排名
全 省 14142.74 7 3471.93 12.6
贵阳市 16597.28 10.3 5 5976 9.6 8
遵义市 15278.99 10.7 4 4207 12 6
安顺市 14504.12 8.8 7 3526 10.5 7
六盘水市 13918.98 6.1 9 3601 13.8 4
毕节地区 14308.58 9.6 6 3354 12 6
铜仁地区 11000.24 14 1 3222 14.5 3
黔南州 14762.2 11.7 3 3760 14.9 1
黔东南州 14059.43 12.8 2 3164 13.5 5
黔西南州 15001.24 6.3 8 3246 14.7 2
六、市场物价持续上涨,黔东南州CPI最低
受粮食、鲜菜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2010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2009年上涨2.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20.5%,鲜菜价格上涨14.3%。分地区来看,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和安顺市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分别比2009年上涨3.5%、3.3%和3.1%;黔东南州涨幅全省最小,为1.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表七:全省各市(州、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增速% 排位
全 省 102.9 2.9
贵阳市 102.9 2.9 4
遵义市 103.3 3.3 2
安顺市 103.1 3.1 3
六盘水市 103.3 3.3 2
毕节地区 102.7 2.7 5
铜仁地区 102.3 2.3 7
黔南州 102.6 2.6 6
黔东南州 101.9 1.9 8
黔西南州 103.5 3.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