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财政金融形势及政策建议
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个人中心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发改工作>要闻动态
前三季度财政金融形势及政策建议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两加一推”的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坚持把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全省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位次前移的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2278.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比上年同期高5百分点,为我省近20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8.4%,第二产业增长21.7%,第三产业增长11.6%。
    一、财政金融形势
    进入第三季度,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达6.2%,出现通货膨胀的预期仍然存在。为了预防通货膨胀和稳定价格总水平,我国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前提下,货币政策更加具有灵活性、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看操作性,总体上在逐步趋紧。从我省情况看,通过妥善应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财政金融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对我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进一步增强了调节经济运行的能力。由于所得税、营业税等税种增长较快和非税收入高速增长,财政增收形势较好。截至7月份,全省财政总收入总计完成777.9亿元,同比增长38.58%。其中,中央收入完成332.76亿元,同比增收69.28亿元,增长26.2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5.15亿元,增收147.30亿元,增长49.45%。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302.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7%;非税收收入完成142.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44%。
    从省本级财政收入看,截至7月份一般预算收入达到90.92亿元,增收28.67亿元,增长46.05%。其中,税收收入6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亿元,增长27.59%;非税收入30.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67亿元,增长103.44%。
    同时,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完成274.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8.3亿元,增长75.52%。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由于执行国家燃油税费改革的政策,从今年6月 1日起,取消全省73条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车辆通行费相应减少,导致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累计完成15.25亿元,比上年同期减收0.16亿元。
    二是财政支出大幅增长,有力地保障了民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建设。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财政支付,全省一般预算支出突破千亿元,支出进度明显加快,截至7月底,全省一般预算支出达到10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支371.43亿元,增长58.5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2.53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类”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97.3亿元,增长60.5%;医疗卫生支出61.43亿元,增长66.8%;住房保障支出55.47亿元,增长77.6%。重大基础设施建和重点工程建设支出大副增长,交通运输支出完成189.29亿元,增加2.07倍;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物支出31.32亿元,增长71.3%,节能环保完成13.48亿元,增长71.0%。围绕“工业强省”战略,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整合技术改造资金、技术创新资金、节能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那个的基础上,安排了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10亿元,安排了1.19亿元资金支持了36个企业改扩建和结构调整项目;安排了3亿元支出30个工业园区发展项目。
    三是各项存款继续稳步增长,提高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能力和水平。初步统计,截至8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322.3亿元,比年初增加976.1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存款余额比7月末增加168.1亿元。其中,受经济进入加息周期、居民消费意愿下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的影响,个人存款保持较快增长,个人存款余额3711.3亿元,比年初增加465.2亿元,同比多增114.9亿元;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新增额同比多增,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同比少增(如表一)。
表一: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长情况表  
单位:亿元
金融机构 新增存款 同比多增
 8月份 1-8月份 8月份 1-8月份
 2011年 2010年 2011年 2010年  
国有商业银行 67.6 65.0 403.6 347.8 2.6 55.7
政策性银行 -0.2 -4.0 -11.8 40.7 3.8 -52.4
股份制银行 3.3 -3.2 14.2 41.1 6.4 -26.8
邮政储蓄银行 7.7 -5.0 57.1 28.4 12.7 28.7
城市商业银行 -1.7 29.6 59.6 119.7 -31.3 -60.1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33.3 20.9 255.2 157.3 12.4 98
注:国有商业银行含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政策性银行含国开行、农发行;股份制银行含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含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重庆、南充等六家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初步统计资料
    四是各项贷款余额继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初步统计,截至8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528.6亿元,增长21.0%,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贷款新增额度出现同比多增,1-8月贷款新增额度为800.7亿元,同比多增41.6亿元,而在1-7月则同比少增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增,8月末,短期贷款余额1200.3亿元,比年初增加185.1亿元,同比多增34.9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中长期贷款余额5216.6亿元,较年初增加634.7亿元,同比多增20.5亿元;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同比少增,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同比多增(如表二)。
表二: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情况表
单位:亿元
金融机构 新增贷款 同比多增
 8月份 1-8月份 8月份 1-8月份
 2011年 2010年 2011年 2010年  
国有商业银行 24.4 29.6 295.2 314.1 -5.3 -19.0
政策性银行 17.1 6.4 159.7 130.9 10. 7 28. 8
股份制银行 4.8 6.5 46.4 52.6 -1.7 -6.2
邮政储蓄银行 2.1 0 14.6 12.4 2.1 2.2
城市商业银行 2.4 11.5 60.4 101.5 -9.0 -41.2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19.2 17.7 164.7 142.1 1.4 22.6
注:国有商业银行含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政策性银行含国开行、农发行;股份制银行含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含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重庆、南充等六家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初步统计资料
    在信贷规模扩大的同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重大项目建设得到了信贷的大力支持。7月末,电力信贷资金余额达到1105.9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的17.4%,较年初增加64.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余额913.7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的14.4%,比年初增加148.2亿元,较年初增长19.4%;采矿业为261.5亿元,较年初增加23.6亿元;制造业596.7亿元,较年初增加47.9亿元;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卫生和生活保障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39.3%、27.1%和45.1%。
    五是物价总水平处于可控范围,价格上涨幅度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调节经济运行留下一定空间。2011年1-8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升5.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3%,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6%,与全国1-8月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5.4%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6.1%相比,分别低0.3和1.5个百分点。8月份当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为5.3%,其中,城市和农村分别为5.1%和4.9%,也分别比全国价格指数低0.9、0.8%和1.8个百分点。环比看,8月份当月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比7月份略上涨0.6%。
    总体来看,我省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价格上涨幅度处于可承受的范围内,经济总体运行较好,财政收支良好,金融运行平稳。
    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较好完成,为我省下半年加快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2011中国•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召开,为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工业化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为持续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但持续干旱对我省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要积极消除;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气候异常等的因素影响,未来一段时期价格上涨压力要妥善化解;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货币政策在朝偏紧方向发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矛盾要积极协调等,这些问题,给我省今年后期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下半年要保持甚至要好于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态势,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来看,财政金融的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要加以高度重视。
    一是财政持续快速增收的压力大。一方面,财政收入的质量不高,市(州、地)县财政实力薄弱,发展不均衡。从收入结构看,非税收入占比提高,税收收入占比下降。1-7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中,来自税收收入的比重为68.1%,比上年同期的比重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而非税收入占比达到31.9%,比上年同期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个别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非税收入,如毕节地区达到了61%。从各地情况看,地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101.19亿元,县、乡级地方财政收入253.04亿元,分别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2.7%和56.8%。地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中,贵阳市规模较大,达到113.556亿元,安顺、黔南、黔东南、铜仁和黔西南等地方财政收入不到25亿元,特别是安顺市还不到15亿元。在全省88个县中,仅有盘县、云岩、南明、金沙4个县(区)收入超过10亿元,还有26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未超过亿元。另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逐步显现,对部分税种的增收带来一定影响。(1)国家对车辆购置税的调整,对车辆购置带来影响,使1—7月我省车辆购置税收入增长幅度大幅下降,由上年同期的157.1%下降到27.9%,减少129.2个百分点。如从2011年起对1.6L排量承用车减按7.5%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的政策 调整为按10%的税率征收,公务用车的专项治理以及车辆限牌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车辆购置减少。(2)国家楼市调控政策的连续出台、力度逐步加大,使与房地产相关的土地增值税增幅大幅下降。1-7月土地增值税增幅由上年同期的149.9%下降到9.6%,减少了140.3个百分点。从部分地区情况看,调控政策对房产税、契税收入的影响已在显现,房产税、契税收入增幅已呈现连续下降态势。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滞后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在政策调控力度不减弱的情况下,将对我省财政收入的增收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是银行信贷资金的紧张对保障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存在较大压力。一方面,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对资金需求有较大缺口。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我省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0亿元,增长30%以上。按照常规,要完成今年的投资任务,投资资金来源的保障规模要达到5500亿元左右,其中,国内贷款资金来源要达到1000亿元以上。据此,为了保障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资金,考虑到居民消费、进出口等其他贷款需求,今年则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新增贷款规模1400亿元以上,即要在去年新增贷款1091.03亿元的基础上要再增加300亿元以上。截止8月15日,今年我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到位资金仅占全年计划投资的 63%,与项目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能力在减弱。从前8个月的情况看,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贷款同比均减少,各项新增贷款仅多增加41.6亿元,与再新增300亿元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也与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对资金的需求不相适应。同时,由于新增存款也出现比上年减少,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能力受到影响,如在我省存贷款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国有商业银行新增存款中用于发放贷款的比例下降,由2010年1-8月的90.3%下降到今年同期的73.1%。因此,如在金融机构不能得到更多的贷款资金支持,要确保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的完成,这将给预算内资金、招商引资等工作带来较大压力。融资难导致民间融资利率大幅上涨,根据贵州银监局监测情况显示,目前我省民间借贷月平均利率达到5%以上,部分地区达到10%,较2010年民间融资平均3%的月利率上浮近两倍。
表三:各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存贷比对比情况
金融机构 新增存贷款比
 8月份 1-8月份
 2011年 2010年 2011年 2010年
国有商业银行 0.3610.4550.7310.903
政策性银行 -85.500-1.600-13.5343.216
股份制银行 1.455-2.0313.2681.280
邮政储蓄银行 0.2730.0000.2560.437
城市商业银行 -1.4120.3891.0130.848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0.5770.8470.6450.903
注:根据表一、表二计算。存贷比为负数,主要是由于新增存款为负数。
    三是持续干旱对稳定物价特别是稳定关系民生的“菜篮子”、“米袋子”价格压力大。由于干旱的影响,截至8月23日,特旱县达20个,重旱县26个,中旱县33个,对我省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今年1-8月,我省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9%,与去年同期相比,幅度分别提高了8.1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上涨19.2%,在去年同期涨幅达到18.1%的基础上提高1.1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3.9%,涨幅提高了22.7个百分点;蛋上涨18.8%,涨幅提高15.2个百分点。从8月当月来看,居民消费价格仍处上涨态势,食品价格比上月上涨1.5%,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7%,蛋上涨2.9%,水产品上涨1.6%。
    二、政策建议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面对今年出现的新情况,在新的形势下,为确保我省实现“开门红”,必须坚持把抓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来源放在抓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突出位置。为做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保障工作,在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的同时,大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一是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机制建设,充分发挥银行信贷对投资资金的支持作用,努力争取今年新增贷款规模在上年新增规模的基础上再增加300亿元以上。配合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总行支持。加大向各银行总行的汇报、沟通力度,争取各总行预留的贷款资金,扩大对我省的信贷规模。充分发挥股份制银行的作用,尽可能争取股份制银行将更多信贷资金投放到我省。进一步加强向金融机构的项目推介工作,促进资金需求与供应的对接。加快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速度,配合完备项目银行贷款条件,争取银行尽快、尽早提供贷款支持。加快推进贵州银行的组建工作。二是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进企业债券的申请发行工作,努力扩大债券融资。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融资工作的指导,推进企业融资方式的转变,将直接融资工作放在企业融资工作的重要位置。协调地方政府对申请发行企业债券、短中期融资券工作的支持,积极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申请发行企业债券。积极加强向国家发改委的汇报工作,力争国家核准贵州铁路投资有限公司、贵州高速公路公司等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的申请。大力推进创业投资工作,积极推进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工作。加强对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管理工作,指导创业投资企业开展创业投资,努力发挥创业投资企业带动社会投资的作用。按照国家部署,抓紧制定和出台我省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和备案管理的具体办法,指导我省股权投资企业的备案管理工作。积极引进国外、省外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在我省设立股权投资企业。加强对股权投资企业的投资指导,引导股权投资企业带动社会资金投资到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和关键环节。积极为拟通过股票市场上市融资的企业向国家发改委提交支持性推荐意见。三是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融资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大项目大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优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抓好针对央企招商签约项目和“8.18”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项目的落实。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大财团等战略投资者,通过合资、合作、独资、兼并重组、股份收购、BOT、TOT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资。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提高资金到位率、项目落地率。四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协调工作,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配合金融机构加快信贷资金发放进度。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建设项目贷款资金,要及时发放和拨付,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尽可能减少资金结转规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管理。按照合理工期,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结算,减少工程项目占款;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工作,准确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和资金的运行情况。
    第二,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保障民生和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建设。一是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进一步加大对我省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增强省、县、乡财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能力和调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挖掘财政支出能力,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支出进度,提高支出效率,大力支持全省经济加速发展。三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支持力度。以支持我省十大产业、园区经济和非公经济加快发展为重点,研究制定促进工业加速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增强工业吸纳就业和带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能力;以加强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继续支持重点骨干工程建设和民生水利建设,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和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全省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以推进城镇化建设为重点,创新城镇化建设投资机制,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投资参与城镇化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投入,落实好各项涉农补贴,,增加对农产品、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投入。四是大力支持民生改善,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物价上涨影响。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大工程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全面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改革的支持力度,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三个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努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各项财政开支的正常需要。
    第三,密切关注价格变化,努力控制物价上涨幅度。一是努力扩大生产,做好保障供应。抓好生猪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建立一批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扩大蔬菜、肉、禽、蛋等的生产量,认真与全国各类商品主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建立健全蔬菜、粮食、食用油、猪肉等主要商品的储备体系,做好重要农副产品的市场调控和产运销衔接,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继续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纠正各种违规收费行为,清理整顿流通环节不合理收费。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工程地方政府首长负责制。二是切实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在涉企、教育、医疗、金融、资源性产品等领域,组织开展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依法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物价、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防范价格异常波动应急预案,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调控时机和力度,确保市场价格稳定。三是进一步加强经济走势的跟踪分析和预测预警。准确把握经济走势和发展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价格主管部门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稳定市场预期。四是引导媒体正确报道价格形势,准确诠释价格政策,及时澄清不实报道,严厉打击并公开曝光恶意炒作,造谣惑众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