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省服务业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的要求,以“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为契机,以举办重大节庆活动为载体,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应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持续趋紧、物价指数居高不下、旱灾影响持续加深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省服务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总体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速度逐季提高。一季度、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34.56亿元和1067.53亿元;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1%和11.6%,分别高于上年同期1.9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预计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以上,增长速度达到14%以上,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以上。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一季度、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9.4%和46.8%,上半年比一季度提高7.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占比由一季度列第二提高到上半年列第一。一季度、上半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0.3%和37.7%,上半年比一季度提高7.4个百分点。
——投资进一步加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一季度、上半年和1-8月,全省服务业完成投资(按50万元及以上投资口径,下同)分别达到506.73亿元、1335.9亿元和1812.06亿元,投资规模均保持第一;增长速度分别为110.1%、90.5%和76.8%,分别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4个百分点、7.2个百分点和4.9个百分点;服务业完成投资分别占全省的63.4%、61.7%和62.81%。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多彩贵州城、贵阳高新信息软件中心、贵州物流新城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效益进一步提高,惠及民生效果显著。一是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省税收收入比重不断提高,接近半壁江山。一季度、上半年全省服务业领域税收分别实现114.63亿元和257.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4%和43.74%,增幅由比全省税收收入低10.52个百分点提升到高18.19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省税收收入的比重由一季度的41.71%上升到46.59%,上升了4.88个百分点。二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有新发展。8月末,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71.4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9.1%,1-8月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达到54.04万人和531.02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启动实施,全省开展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县达73个,其中今年新增试点县52个,新农保和城居保覆盖率达82.95%,高于全国平均60%的水平。
二、宏观环境改善和各重点行业健康发展为服务业加快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服务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实施主基调和主战略,为全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工业加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服务需求,要求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更多、更大、更好的服务能力,有力促进了金融、物流、信息、科技研发等领域加快发展。今年以来,在产业高速发展和投资高速增长的带动下,金融机构存贷比稳重有升,一季度、上半年、1-8月份分别达到78.02%、78.28%和78.45%。工业产品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带动了货运的快速增长,货运量增长呈逐季加快态势,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公路货运量分别实现8716万吨、17304万吨和2710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49%、18.99%和21.28%。城镇化步伐、十大民生工程、收入倍增计划加快推进,城镇人口较快增长,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开拓消费市场,有效提高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为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积极以“项目建设年”活动为载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多管齐下,坚定不移地抓项目、促投资。先后面向央企、香港、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企业和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一批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科技服务业项目落户我省。与此同时,还举办了贵阳生态文明国际会议、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等一系列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在我省历史上,一年之内举办这么多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和大型展会是前所未有的。丰硕的招商引资成果,丰富的服务业发展平台,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极大的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统计局与省有关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了服务业形势分析对策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前三季度服务业各行业、各主要指标发展预案,并将此作为指导全省前三季度服务业奋斗目标印发各部门。为了进一步落实、评估和完善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7】33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09】33号)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为支持贵阳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省发展改革委代省政府起草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贵阳市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代拟稿)》。
(二)服务业各重点行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旅游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1-9月,预计全省接待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收入1108亿元,同比增长35%。在“十大旅游重点工程”和“七大旅游基地”建设带动下,全省旅游招商和重大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包括多彩贵州城在内的一大批投资上亿元的项目纷纷落地、陆续开工建设。特别是设施一流的贵阳国际会展中心及世纪金源、凯悦等一批品牌酒店相继投入使用,接待条件的优化使我省整体接待水平大大提高,有效促进了我省旅游业、会展业健康发展。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在旅游业快速发展,以及酒博会、九运会等大规模、高档次的展会和活动的带动下,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加速发展,一季度、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396.2亿元和794亿元,分别增长17%和18.1%,上半年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1--8月,全省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0.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加快发展。1-9月,全省公路和水运分别实现旅客周转量252.12亿人公里和3.18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26.19%和13.63%;分别实现货物周转量256.38亿吨公里和9.48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26.15%和8.99%。1-8月,全省铁路旅客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实现121.38亿人公里和369.54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9个百分点和下降1.1个百分点;邮政业务总量实现9.91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金融业平稳发展。今年以来,我省金融业进一步加大了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省内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召开了“2011年贵州省建设项目银企合作推介会”,建立了金融支持重点项目季度报告制度。到2011年8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322.3亿元,同比增长20.5%,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低3.8个百分点和高0.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5.0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528.6亿元,同比增长21.0%,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低1.1个百分点和高0.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4.6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改革发展顺利推进。一是以改革促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结合文化体制改革,我省把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作为主攻方向,正式组建成立了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省直一大批经营性文化单位将分别整合进入4个集团公司实施转企改制,做大做强。二是第五届亚洲青年动漫大赛顺利举办。英国、西班牙、印度、巴西、南非、伊朗等7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200幅(部)动漫作品参赛,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专家和艺术大师们齐聚贵阳,我省文化产业逐步走向国际舞台,提高了我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凸显了动漫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三是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大方县古彝文化园、漆器文化园等项目开工建设,贵州文化广场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四是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在第七届深圳文博会上,我省共签约了51个项目,签约金额达到了167亿元,成为我省历届以来参加深圳文博会签约金额最多的一次,文化产业交易创历史新高,位列文博会各省文化产业项目交易金额第二名。
——房地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增速有所回落。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8月,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52.81亿元,同比增长 77.2%,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低22.1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44个百分点。全省房屋销售面积1095.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3.5%,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低11.1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持平。房屋销售额438.46亿元,同比增长43.3%,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低14.4个百分点和高0.9个百分点。二是房价涨幅有所趋缓。8月,贵阳市的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3%,环比上涨0.1%,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1%。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上涨5.8%,环比增长0.2%。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幅度比7月下降0.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上涨幅度下降3.6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上涨幅度下降2.8个百分点。
——信息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趋势。一是软件业加快成长。前三季度,我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58.48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38.15亿元,同比增长58.8%,电信增值业务收入20.33亿元,同比减少5.27%。软件业务实现利润总额2.84亿元,比上年增长51.8%;税金总额2.72亿元,同比增长49.2%。其中软件产品收入17.9亿元,占比47.0%;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收入14.98亿元,占比39.3%;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收入5.0亿元,占比14.2%。二是通信业平稳发展。前三季度,全省通信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各项指标稳步提高。预计到9月底,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25.28亿元,同比增长13.93%,预计全年将完成167亿元,超过年度目标10亿元,超额6.40%;电信业务总量预计达到133.79亿元,同比增长16.69%,预计全年完成178.39亿元;全省电话用户总数预计达到2547.38万户,新增150.38万户,同比增长10.53%,预计全年用户数将达到2600万户;电话普及率预计达到73.22部/百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6.13个百分点;互联网宽带用户数预计达到199.81万户,新增40.91万户,同比增长40.68%,提前完成全年新增175万户目标任务;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4550.2万门,提前完成全年4100万门的目标任务;光缆线路长度预计达到25.29万公里,预计全年将达到26万公里;数据出省带宽预计达到405GB/s,预计全年将达到410GB/s。
三、当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一是货币政策趋紧。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持续趋紧,央行三次加息,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0%的历史高位,到8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总体存贷比高达78.45%,即将陷入无钱可贷的窘境,对我省项目建设和金融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预计全年我省人民币各项贷款较年初增加1000亿元左右,低于前8个月每月平均100亿元水平。
二是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国家从2010年开始不断加大房地产业调控力度,一系列调控措施陆续出台,现在政策的积累效应正逐步显现,对我省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加快城镇化步伐产生了一定制约。预计第四季度市场将保持持币观望,销量呈现出继续小幅下滑的局面。
三是物价持续高位运行。1-8月,全省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5.1%,其中8月份同比上涨5.3%,环比上涨0.6%。持续上扬的价格指数,使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欲望下降,对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还直接“吃”掉了部分经济发展的成果。
四是持续旱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严重。受干旱影响,秋粮预计减产30%以上,农民收入和购买能力也受到一定影响。水电、乃至火电等工业用水受到影响,8月当月发电量同比下降15.2个百分点,电力生产增加值同比下降17.8个百分点,供电能力不足直接对下游工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由于缺水,部分航道出现断航,8月份水上运输货物周转量已为负增长。
五是贵阳市对小型客车限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今年7月贵阳市实施了小型客车限牌入户,预计限牌期间每月放出2000-3000个号牌。2010年贵阳市区小型客车月均上牌数为6000辆,在限购令下,贵阳市区小型客车月度销售将下降一半以上。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建议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意义重大。按照省委、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5%的工作目标要求,在前三季度努力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6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4%以上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力争达到16.5%以上。
(一)抓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以投资带动消费
一是要全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根据历史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中的30%左右将逐步转化为消费资金。继续保持较高强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可以直接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促进消费增长。二是加强在建项目调度。督促具备条件的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早建成、早运行、早日发挥效益。能加快建设进度的要加快推进,争取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三是要努力扩大资金来源。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国家更大支持。要努力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在我省投资和发展。积极引进各种资本到我省投资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数字内容产业、节能服务、产品研发、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四是要加强项目储备工作。积极储备一批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重大交通、水利、旅游、物流、科研、文化领域项目,抓好项目前期工作。
(二)抓重点行业,进一步促进行业提速增效
一要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入黔旅游。根据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打造成我省五张名片之一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全力打造品牌,加大旅游宣传创意和策划力度,打造“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的整体品牌形象。全力抢占市场,发挥我省独特优势,坚持巩固现有的、做好周边的、瞄准高端的、开发潜在的方针,在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中抢得先机,分享更多机会。进一步加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和便捷性,着力建设一批景区景点,提升旅游服务设施水平。二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提高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努力争取国家对我省实施差别化的金融政策,大力实施“引金入黔”工程,积极引进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入驻我省,增加我省可用贷款规模;要努力支持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加速发展证券业。相比银行贷款,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周期长、资金来源稳定的优势,要积极研究用好、用活保险积淀资金,支持全省项目建设。三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区域中心城市和工业聚集区为重点,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成一批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社会物流信息化。四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尽量减少宏观调控对我省房地产业的影响。多方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引导增强房地产企业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人群,将新就业无房职工、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且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进城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优化保障性住房管理,建立可进可退的动态管理机制。
(三)抓市场开拓,培育一批服务业品牌
一是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近70%,但农村消费仅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不到,开拓农村市场意义重大、潜力巨大。要重点加快发展农村流通网络,努力培育多渠道、少环节、低成本、高效率的农村商品市场体系,为农村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二是不断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鼓励发展网络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进一步落实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扩大消费的举措。三是优化消费环境。着力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大力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服务品牌。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或企业集团。
(四)抓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一是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增加消费能力。二是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和提高就业技能。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帮助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人群创业。建设一批就业实训基地,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促进其稳定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三是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进一步扩大各种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根据消费水平提高和物价水平上涨,适当提高最低收入保障水平。四是适当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快出台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补贴的具体办法,切实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收入,促进消费。
(五)抓管理,形成更大合力促发展
一要抓紧研究制定服务业预测体系、监测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争取明年将服务业发展纳入政府绩效管理考核,充分履行好省政府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职责。二要加强服务业战略研究。鉴于我省还没有专门从事服务业发展政策法规、规划设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机构,服务业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研究队伍还是空白,严重制约着政府对形势的全面判断和有效决策。拟支持有一定基础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办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室)。三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统计局关于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42号)的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抓好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