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我非常荣幸在南南合作与气侯战略论坛上谈几点看法。
首先要感谢发改委应对气侯变化司的指导以及贵州发改委、贵州环境能源交易所的帮助来举办南南合作气侯战略论坛。
我们知道对于南方国家,实现现代化,减少贫困,追求繁荣是一个共同的梦想。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部分的南方国家摆脱了殖民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到现在将近70年的时间过去了,但是真正能够实现现代化繁荣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数量非常少。我们知道在二次大战以后被称为发达国家的大约有20个。在1960年成立OECD的时候成员国有20个,到现在5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能够加入OECD的国家只增加了15个。那么在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当中,刨除掉OECD的35个国家代表,还有158个国家是处于中等收入或是低收入的地位。那么这些发展国家在二次大战以后,每个国家自己都进行了非常多努力,并且有不少多边的国际发展机构,像世界银行或者UNDP,也有很多双边发展机构像USAID(音),像英国的DIFT(音)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努力,发展中国家普遍还不能够实现减少贫困,实现繁荣的愿望?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讲的“思路决定出路”,因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发展努力当中通常以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理论作为参照系制订他们的发展政策。但是我们知道经验和努力的适用性决定于条件的相识性。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理论建立在发达国家的条件上,而发展中国家的条件和发达国家差异非常巨大,因此在那样的思路之下经常是愿望非常好,但是成效相当有限。在这种状况,我们强调南南合作,我想对南方国家实现他们减贫繁荣的愿望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知道南方国家收入水平的差距其实也是相当巨大,从人均GDP只有几百美元到人均GDP达1万美元,而他们现在所处的产业状况从农业、工业到制造业都有。那么我们知道经济发展本身是农从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在工业社会的时候开始是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逐渐进入到资本比较密集、技术比较密集的产业,最后到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发展的形态。
南方国家的出路差距相对发达国家的出路差距上,产业结构形态比较接近,尤其是跟自己相比,收入水平高一点,他们的产业发展成功跟失败的经验,对于还在属于发展阶段收入比较低的国家怎么去发展新的产业,取得成功,避免失败会有比较多的参考借鉴的价值。不仅是相对收入比较高的国家的成功跟失败的国家跟相对收入比较低的同样是发展程度国家的成功和失败经验会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而且从二次大战以后的经验来看,少数几个能够发展取得成功,大量缩小跟发达国家差距的发展中经济体,通常利用收入水平比自己高,而且发展相当成功,当他们产业兴起的时候,抓住他们让出来的产业空间来实现他们从农业进入到制造业的动态发展。最明显的例子是,在50年代的时候日本经济是属于中等收入水平的经济,当时它的产业发展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成衣简单电子加工,到了60年代,日本的收入增长,产业升级,就让出的那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当时处于收入水平比较低的韩国,我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就进入到那样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帮助他们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化社会。到了70年代、80年代都变成新兴工业化经济体。那么他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产业升级了,让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空间,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到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中国从1979年之后连续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
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水平就相当于日本在60年代的时候亚洲四小龙在80年代的时候,中国同样是因为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工资增加,也将让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但中国这一次跟二次大战以后的产业结构的转型和转移有一个相当大的不同。在60年代时,日本整个制造业雇佣人数是970万,亚洲四小龙在80年代的时候韩国整个制造业雇佣人数是230亿,我国台湾雇佣人数是150万,香港雇佣人数是100万,新加坡雇佣人数是50万。而这次中国在整个制造业雇佣人数是1.25亿人。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雇佣的人数8500万人。8500万人的就业机会将会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让出这些产业的空间,将会给世界上现在还处于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国家一个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中国产业的升级将有可能给世界上现在还处于低收入国家,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的国家提供一个黄金的工业化、现代化的机遇,实现他们向东亚经济的日本、亚洲四条小龙,中国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快速增长机遇。
这个机遇的出现将受到全球气侯变暖的威胁。我们知道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整个海平面的上升,有很多地方可能会被淹没。全球气侯变暖会造成冰山融化。我们现在生活生产用的淡水绝大部分来自于冰山雪水融化,冰山过早融化就会减少地下水,淡水,给生活带来威胁。气侯变暖也会造成异常气侯的出现,旱灾、水灾将更频繁。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我想现在世界上大家有共识,对于发达国家来讲会受到影响,但影响可能会相对少,因为发达国家现在的经济形态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农业在经济当中的比重在5%以下,因此受到气侯的异常或者淡水减少的威胁相对少,并且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比较高,应对这种外在的挑战能力比较强。但是发展中国家农业还是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依赖农业生活的人有的超过50%甚至达到80%,那农业受到淡水的减少和异常气侯变化的影响是更大的。同时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比较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挑战能力也相对比较少。在气侯变暖对全世界挑战的前提之下,我们很高兴在2015年时达成了《巴黎协议》,在《巴黎协议》中所有的国家共同签署,实现一个气侯变化的温度提高不高于工业化以前的2度的水平,并且要力争把它控制到1.5度之内。如果这个目标能实现的话,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就会相对比较少。同时在《巴黎协议》时,发达国家同时也承诺要率先减少造成气侯变暖的碳排放,并且发达国家要对发展中国家面对气侯变暖的资金、技术、能力上提供支持。发达国家的这两个承诺对南方来说至关重要。在进入到工业社会的时候,碳排放的密度必然会提高。我们知道如果要达到《巴黎协议》不超过工业化水平之前的摄氏2度的水平的话,目前能够容纳新增碳排放的量已经非常少了。在这种状况之下,除非现在对碳排放最多发展国家率先减少排放,要不然的话,发展中国家就没有工业化的空间。所以我想这个承诺至关重要。由发达国家给南方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因为即使发达国家减少碳排放,能增加的空间也是非常少,在这种状况,南方国家在现代化、工业化的进程当中就应该采取一些减排绿色的技术。但我们知道减排绿色技术通常需要的成本比现有的技术的成本高。我们国家工业革命以后气侯变暖是长期的发达国家在长期碳排放积累的原因,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在绿色发展上面提供资金、能力、技术的支持也是应有的责任。
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之下,南南合作至关重要,南方国家应该形成一个共识,来督导发展国家实现两点承诺,率先减排和给南方国家在绿色发展上面提供资金、技术跟能力的帮助。同时南方国家也要交换相互之间的经验,利用在绿色发展上面的优势,采用新的绿色的技术,在他们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这些目标都能实现的话,也许我们能够迎来一个发展的新机遇。所有发展中国家都能实现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实现繁荣的愿望,并且我们也可以有一个绿色的、可持续的全球环境。谢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