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亮村,地处黔西南自治州望谟县蔗香镇北部,东与大观镇里来村仅有一山之隔,于2014年被列为贫困村,已于2017年出列。全村少数民族占99.5%以上,以布依族为主。全村以山地为主,平地较少,基础设施不完善,水资源缺乏,发展产业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要求,多方位助力平亮村发展,2021年5月,省发展改革委干部陈红全同志被组织选派到黔西南自治州望谟县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怀着激动的心情和炽热的初心,陈红全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
真情帮扶暖民心
“陈书记,我的社保卡激活了,非常谢谢你”“陈书记,吃了饭再回去吧”,这是陈红全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听到的话语。走访脱贫户、遍访“三类人员”、化解矛盾纠纷,是陈红全的日常工作。通过与村民“拉家常”“摆白”,他及时了解村组动态和村民的困难,熟悉全村产业发展情况,同时宣传相关帮扶政策,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问题。面对群众的求助,陈红全总是有求必应,驻村以来为村民办实事30多件,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
陈红全走访平亮村困难群众
产业帮扶助振兴
从驻村开始,陈红全就开始摸底熟悉全村的产业发展情况,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产业振兴上。平亮村目前主要种植板栗2800亩,油茶1700亩,通草2000亩,芒果900亩,铁皮石斛500亩,养牛近1000头,养羊300多只。全村山多平地少,受地理条件限制,产业基础设施配套薄弱,比如道路不通,产业路未硬化,下雨天道路泥泞无法通车,山高路陡,缺少采摘步道等,导致产业发展受到限制,管养难、收割难、运输难、品相差、售价低。为了推动平亮村产业高质量高品质发展,陈红全积极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实际情况,顺利申报并组织实施2022年平亮村以工代赈试点示范项目,总投资808.49万元,建设产业路4条、全长10.456公里,采摘步道2.965公里,分拣平台7个。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尽快解决农户管养难、收果难、运输难、品相差、售价低等问题,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的资产入股到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再通过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陈红全组织村民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教育帮扶显真心
自驻村以来,陈红全就十分关心村里的教育问题,第一时间熟悉各项教育奖励政策,鼓励村里的孩子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陈红全始终希望学生们能够好好学习,每次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只要碰到有学生,他都会凑上去和他们聊天谈心,和他们讲讲大山外面的世界,也经常分享自己刻苦读书走出大山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们好好读书,通过学习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鼓励大家好好学习,陈红全多次拜访对接,积极汇报争取,终于在2021年1月24日,组织贵阳施恩爱心直通车,邀请贵州博爱慈善公益协会和北京益疆慈善基金会到望谟县蔗香镇平亮村联合举办“善行贵州 慈善温暖万家”走进望谟县蔗香镇平亮村爱心帮扶活动,并邀请了当地政府领导、社会成功人士参加了捐赠工作,通过捐赠活动再次鼓励学生们发奋图强,用知识武装大脑,用勤奋改变命运。活动共捐赠学生书包470个,文具盒470个,中性笔1000支,尺子470套,铅笔940支,橡皮擦470块,过冬棉被470床,台式电脑3台,价值共计5万元左右。
陈红全组织爱心机构和人士到平亮村开展捐赠活动
就业帮扶稳民心
除了产业、教育等工作外,就业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工作。陈红全和村支两委都非常重视村民就业问题,认真落实当地政府关于鼓励农民出去务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就业岗位安排、务工奖励、车费报销等,组织村民参加“蜂王在行动”有组织劳务输出活动,2022年共组织村民省外外出务工967人,省内县外务工20人,同时在2022年平亮村以工代赈项目中,坚持能用人工的地方优先用人工而不用机械,优先使用当地农民工等措施,尽力提高劳动报酬发放比例,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当地老百姓的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
驻村1年多来,陈红全同志坚持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助力乡村建设和发展,村民已经把他当作了村里人,他们相信在陈书记的帮助下,平亮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群众们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富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