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平洞街道洛郎村国土面积33.2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组、7个自然寨,489户2153人(其中,建档立卡335户1462人)。全村林地32973亩,耕地11782.7亩。于2014年被列为贫困村,2017年脱贫出列。作为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干部,黄诗晗于2021年5月被选派前往洛郎村担任驻村干部。乡村振兴工作与她的本职相差甚远,然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年轻干部,她不畏惧困难,在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后,迅速开展了村情产业调研和全村群众走访,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驻村帮扶中,黄诗晗始终紧密团结全村党员和群众,围绕“一宣六帮”,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2022年,洛郎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到1万元。全村现有种植规模板栗16000亩,通草2500亩,澳洲坚果500亩,林下规模养蜂440箱。
产业先行推动兴村旺民
开展驻村工作以来,黄诗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殷切嘱托,牢牢把握乡村振兴20字总体方针要求,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秉承“兴村旺民,产业先行”的发展理念,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有力抓手。她积极申报对接2022年洛郎村板栗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80万元修建2.34km产业路,建成后为板栗、火龙果、澳洲坚果等产业提供便利的基础配套设施。该项目预计发放人工劳务报酬38.69万元。进一步引导村合作社示范发展林下经济补齐短板,板栗林下也种上了木耳,养起了蜜蜂,逐步探索“林+菌”“林+蜂”等林下产业,板栗树变成了“摇钱树”,让农户们的钱袋子与一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产业革命联在一处,老百姓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洛郎村村民黄香荣感慨:“现在政策好啊,为我们农民提供有产业路,上山做事也方便,捡板栗也方便,以前没得路灯,现在修了路灯晚上出行也方便了,我们农民心里真的是很喜欢,很高兴!”
乡村建设推动宜居宜业
作为黔西南自治州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洛郎村成功申报项目建设资金180万元,黄诗晗积极投身参与项目方案规划中,将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短期治理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目前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部分项目点已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依托洛郎村乡村振兴建设示范项目建设,为村民房前屋后搭建菜园瓜架96套,引导村民按照四季节气及当地水土条件,种植瓜果蔬菜,逐步探索“优环境”与“增收入”共建共享、“美丽家园+庭院经济”深度融合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通过上党课、院坝会、入户宣传等方式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参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向善向美向上的价值追求转化为村民的情感认同,健全村庄环境卫生长效机制,让乡村面貌由内到外焕然一新。洛郎村村民罗经明坐在庭院里乘凉道:“这几年,上面扶持我们洛郎每家每户的院坝都栽得有花栏,原来是泥巴路,现在变成沥青路,我们每个人都喜笑颜开。”
“我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就投身到乡村振兴这个舞台上,在这里我的品质能力意志力都得到了锤炼”,黄诗晗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黄诗晗等一批青年驻村同志秉承着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精神,勇于在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当作为,同村干部一道攻坚克难,力争打造出一幅更加美好的乡村山水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