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薄雾还笼罩在金花村的茶山时,村民安志琴正熟练地摘下茶树上带着露水的嫩芽放入腰间的竹篓中,这个动作,她重复了整整28年。28年前,当她从外地嫁到这里来的第一天便开始在丈夫家的茶山学习采茶,从那时起,她的日子便和这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叶子紧紧缠绕。
安志琴对记者说,“我结婚嫁到这里20多年,都是靠茶叶为生。忙的时候就请人摘,茶叶卖二十块钱一斤的话,要开个十一二块钱,卖三四十块钱一斤的话,就开一二十块钱,根据茶价的上下波动来开工资,都是计件的,采得多就得的多。我们这些村子里的人就是靠这个茶叶来吃饭的。”
湄潭县是贵州产茶大县,曾连续五年蝉联全国茶叶百强县榜首,茶产业更是带动了当地超30万茶农增收致富。贵州省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杨冬表示,湄潭县处于北纬27度黄金产茶带,平均海拔900米,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这种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县里的30万茶农都是依靠茶产业为生,因为在湄潭茶就是首位产业,富民强县,茶就是湄潭的老底子、命根子和钱袋子。
在政策年复一年的浇灌以及当地茶农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下,如今湄潭县的茶园已连缀成60万亩浩瀚绿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金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总经理刘建顺说,“我们村也有6800余亩茶园,每年的产值大概是3500万元。按单一的茶产业计算,人均产值可以突破1万元。我自己也是一个茶叶的种植大户,家里大概有近20亩茶园,每年的产值大概20万元。”
如果说规模化种植是筋骨,那么精深加工便是湄潭茶产业跳动的心脏。近年来,湄潭县以全产业链思维重塑价值链条,现代化茶企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多元化产品矩阵满足不同味蕾需求,将一片叶子的价值成倍释放。
位于湄潭县的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茶文化传播、茶叶销售于一体的茶企,同时也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企业以“公司+合作社+茶农”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产业帮扶,联结茶园2万余亩,签约茶农6147户,辐射和带动茶农达3万余人。
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静表示,“企业作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责任去带动这些老百姓共同致富。我们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专业合作社链接了6000多户茶农,将这些茶农的茶园纳入公司的一个签约基地,然后由公司统一管理,之后又将他们的茶青高价收购。这样既让茶农提高了茶青的收益,又使企业的原料有了质量上的保证,实现了共赢发展。”
2024年,湄潭县茶叶总产量6.94万吨,产值69.13亿元,综合收入166.42亿元。在茶香氤氲处,茶产业不仅在为湄潭县乡村振兴赋能,同时更是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县域经济发展的脉搏随茶香强劲跃动,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答卷正在黔北大地徐徐铺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