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发改系统生态保护与修复经验交流现场会举行
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个人中心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大生态战略行动
全国发改系统生态保护与修复经验交流现场会举行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全国发改系统生态保护与修复经验交流现场会在铜仁市举行

参会嘉宾热情点赞生态贵州

10月30日至31日,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生态保护与修复经验交流现场会走进我省铜仁市。各省参会代表实地观摩江口县贵茶产业园、云舍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石阡县五德镇水蜜桃种植基地、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后,对我省生态保护与修护的实践点赞。

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此次会议选择在我省召开,是因为我省地处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安全屏障和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同时是国家三个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

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201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5.3%,比2012年提高8.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66个百分点。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国家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数公众满意度,我省位列第2。

此次现场观摩点之一的石阡县,石漠化极为严重,也是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但通过长期保护和修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78%、石漠化土地治理率达73.8%。依托生态优势,该县将生态治理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做足“山、水、茶、城、游”等生态产业文章,有效促进了绿色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观摩点各具特色。江口县贵茶产业园贯彻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使农民在生态保护修护过程中脱贫致富,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云舍村通过人居环境治理发展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曾经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人均年收入达到10800元。

实地观摩后,张家口市副市长刘均勇对茶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生态产业链印象深刻:“贵州的生态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举办更是举起了一面生态大旗。”

四川省华蓥市市长谢洋波为贵州把生态保护修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点赞:“贵州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方面做得很好,贵州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在国内都是一流的。”

浙江省淳安县副县长张海燕称赞说:“浙江地域面积不如贵州大,但是土层厚,易长植被。而贵州在石漠化严重的情况下,大力保护绿水青山、推进绿色发展非常不容易。”(记者 王淑宜 通讯员 张著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