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防控”擦亮农业生态底色
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个人中心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大生态战略行动
“绿色防控”擦亮农业生态底色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稻瘟病、稻水象甲、稻纵卷叶螟等水稻病虫害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生物防治+物理诱捕+科学用药”的集成防控模式具体怎么操作……近日,一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专题培训在贵阳市乌当区新场镇大桥村展开。

  此次培训为农户输送实用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动水稻种植向“绿色、高效”转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贵州不断强化农技推广与服务效能,推动创新技术落地生根,以“绿色防控”擦亮农业生态底色,绘就生态与产业双赢的绿色画卷。

  在黔东南州锦屏县铜鼓镇铜鼓大坝水稻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基地,“稻+鱼、稻+鸭、稻+蛙”等生态调控与“智能监测+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控模式相结合,通过推广高效低毒农药、采用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等方式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保安全的有力措施,可以通过物理生物、生态调控等方式,逐步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对环境和产品的污染和影响。”锦屏县植保站站长龙向祥介绍。

  雷公山麓,云雾缭绕。上午九点的茶山空气清新,贵州省雷山县苗家春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基地里,翠绿的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勃。

  不同于传统茶园,这片200余亩基层农技推广省级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在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专家团队指导下,开展绿色防控技术攻关,通过有益菌剂与抗病诱导剂科学组合,破解茶园叶斑病防治难题。

  针对茶园病虫害发生、产量品质有待提升等瓶颈问题,雷山县农业农村局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创新构建“科研院所+示范基地+龙头企业”模式,探索出“生物防治+抗病诱导”绿色防控新路径,既避免化学农药残留风险,又提升茶叶品质。

  “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可有效降低茶园病虫害发生率,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盛夏时节,草木繁盛。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明星社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一株株玉米和大豆长势喜人,微风吹来,绿油油的叶片随风摆动。

  为防止老鼠为害大豆玉米青苗,农技专家和村民们正在地里安装TBS围栏捕鼠器和围栏。

  TBS灭鼠技术是我国近年来推广使用的一项无害化控制农田害鼠技术,其原理是在保持原有生产措施与结构的前提下,不使用杀鼠剂和其他药物,利用鼠类的行为特点,通过捕鼠器与围栏相结合的形式控制农田害鼠的技术措施,是一项新型、环保、无害化的农田害鼠绿色防控技术。

  色板诱杀、灯光诱捕、天敌防治、生物农药、植保无人机、静电喷雾器……如今在贵州,一个个农业“黑科技”构建起绿色防控体系,大大节省了人力和农药成本的同时,农产品品质也得到明显提升。

  据了解,我省将加大集成配套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逐步带动农业特色优势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率和覆盖率,将有效推动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