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刺梨花开时节。黔南州福泉市道坪镇英坪社区山坡上,大片的刺梨树长势喜人。
谁曾想,这里过去是瓮福磷矿英坪露天矿区的一处废弃排土场。
“以前这里是矿山挖矿留下的堆放废土的地方,放眼望去是一片光秃秃的黄土坡,种啥都活不了。”英坪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谭仁元介绍,不仅如此,如果不进行修复,黄土坡雨季还面临着水土流失的风险。
近年来,瓮福磷矿对英坪露天矿区这片巨大的露天排土场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在完成坡面修整、场地平整后,顺着蜿蜒而上的机耕道,在山顶至山脚的植被旁修建了几公里的隐蔽性排水沟,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
为解决土壤贫瘠问题,瓮福磷矿采取客土回填方式,为修复区补充足够的“营养层”。
该排土场完成复绿复垦后,种什么成了关键卡点。矿山企业、镇政府、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多次实地考察和研判,最后决定发展当地适宜的刺梨产业。
目前,基地种植刺梨530亩左右,带动当地村民通过剪枝、采摘等管护工作务工增收,并与龙里县一刺梨加工厂签订统一收购协议,采收的刺梨被加工制成刺梨干和刺梨汁。
“现在,不仅生态治理了,村民还跟着得实惠了。”谭仁元说,昔日排土场已经变成他们村的产业园、后花园,去年一年涉及征地的40多户村民还获得了9万元的产业分红,大家都对修复效果很满意。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这样的生态修复理念不只体现在这一个矿区。
瓮福磷矿积极探索实践,各矿区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通过边坡平整植草、平台种树、修建截排水工程等,一个个废弃排土场实现“生态蝶变”,长出新绿洲。
穿岩洞矿是亚洲最大的磷矿单体露天矿山,自建设投产以来,10年间,矿区采用覆土、植树、种草等方式,矿区旁的一个个废弃排土场重新长出绿色,累计植树2万余株,完成七期治理工程,治理面积1900亩。
除矿山生态修复外,矿山对矿坑积水进行集中处理,用于洒水除尘、绿化喷淋等,污水回收利用率达97.6%。通过改进开采技术,对矿石进行分层分爆、分类质开采、分类管理,实现矿产资源价值最大化,每年可多获得矿石量达19.6万吨。
当前,穿岩洞矿正积极探索徐工、博雷顿、奇瑞电卡和混合燃料矿卡等新能源重卡在矿山的应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如今,在瓮福磷矿层层叠叠、形若梯田的磷矿山上,一片片新绿洲正加速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磨坊小岔排土场,通过种植迷迭香,发动当地村民采摘迷迭香制作化妆品原料增加当地村民收入;
在对门坡磷矿历史遗留采空区,加大投入力度,完成边坡覆土复绿2.78公顷,复垦水田9.07公顷,如今种上了油菜、黄豆等经济作物,直接交由当地村委管理;
…………
守住青山才留得住金山。瓮福磷矿坚持对排渣到位、具备治理条件的边坡和平台立即进行修整、护坡、修筑排洪设施和覆土绿化等,及时恢复生态环境,不欠新账,减少存量。
2015年以来,瓮福磷矿所属5个矿山及2个托管子公司完成矿区生态修复面积共计402.76公顷,治理面积居全省前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