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石膏修复荒废矿山 伤愈后,花开了
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个人中心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大生态战略行动
磷石膏修复荒废矿山 伤愈后,花开了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快看,我们种的花开了!”

  7月,站在黔南州福泉市小坝磷矿山山头,顺着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充填管理部总监黄同伟的手指望去,十余亩粉白相间的格桑花迎风绽放,旁边的山坡上,十几头黄牛正在悠闲地吃草,两个场景相映成趣。

  小坝磷矿山,原本是福泉市福泉磷矿在道坪镇的一座历史遗留露天开采磷矿坑。为了修复小坝磷矿山,2021年起,川恒公司利用磷石膏作为胶凝材料回填矿山,不仅补好了“伤疤”,还通过种植花卉植株,让漫天灰白的荒废矿区变成今天满目新绿的青山。

  “看不到的地方,有400万立方米的回填胶凝材料替代传统的渣土埋于山体之下,而这种材料则是用磷酸生产副产物磷石膏制作得来。”黄同伟介绍。

  贵州磷矿资源丰富,磷化工是工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副产品磷石膏的处理,是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难关——每生产1吨磷酸,会伴生4至5吨磷石膏,含有的磷、氟等可溶性杂质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进入全省磷石膏行业先锋企业,黄同伟2014年开始负责川恒公司循环利用部,面临着企业每年新增上百万吨的磷石膏该如何处置的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大量开采磷矿石,矿体开采后形成采空区,急需充填,避免出现地表塌陷等地灾危害。

  过去,曾有磷化工企业利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填充矿井,但开采一吨磷矿石的收益不到400元,但用水泥填充矿井的成本却高达每立方米100多元,企业亟待找到一种能替代水泥的回填材料。

  巧合的是,川恒公司探索研发磷酸生产纯度更高、能耗更低的“半水湿法磷酸技术”,这一生产工艺产生的副产品半水磷石膏具有胶凝特性。

  基于这种类似“粘合剂”的自胶凝特性,川恒公司2015年开始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尝试采用半水磷石膏填充矿井。

  2019年,川恒公司研制的半水磷石膏充填基体开始应用于福泉市公鸡山露天矿区填充。

  用磷石膏做成的胶凝材料,凝结时间仅需4至8小时,每立方米充填成本控制在50元内,且生产过程无需消耗燃煤,低碳环保,是填充矿山的理想材料。

  2019年10月,“半水磷石膏改性胶凝材料及充填技术”成果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家组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6年来,川恒公司已消纳1000万余吨磷石膏应用到矿山修复及井下充填采矿项目上。“从裸露山体到鲜花盛开,这是我们项目修复后的成果。”黄同伟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