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探新路 岩溶矿山重现生机绿意
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个人中心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大生态战略行动
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探新路 岩溶矿山重现生机绿意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日,记者从贵州省地质矿产开发院获悉,修复面积1.94万亩的贵州省苗岭山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正式竣工。作为国家示范工程,该项目创新应用的糯米基辅助植生技术,为全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探索了新路径。

在矿山生态修复领域,陡峭边坡一直是“硬骨头”。传统修复需依赖混凝土格构、锚杆等硬质工程设施固定坡面,不仅成本高、施工复杂,还易与山体自然景观割裂。

改性糯米基辅助植生技术是省地矿院从高校引进的生态修复新技术,采用地形重塑、植生层重构、植被恢复、生物诱导、科学管护与监测五类工程措施进行裸露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以有机材料为核心,突破了陡峭区域修复的技术瓶颈,该技术无需修建混凝土格构等辅助设施,技术团队可直接在矿山陡峭区域喷播糯米基材料与土壤、草种混合而成的植生层,实现生态修复与山体景观的有机协调。

随着科技赋能、系统治理的深入推进,曾经荒芜的岩溶矿山正逐步重现生机绿意。“苗岭山脉过去斑驳泛黄的岩石陡坎已被嫩绿的草丛代替,治理成效非常显著。”省地矿院物化探总队苗岭项目六硐河流域项目负责人肖庆方介绍,该项目的实施对岩溶石山区和南方丘陵山区矿山生态修复有着重大的示范作用,也为全国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