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省13村打造党建品牌 “飞地”齐心协力谋振兴
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个人中心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机关党建
两省13村打造党建品牌 “飞地”齐心协力谋振兴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11月1日,走进黔东南州天柱县地湖乡地湖村甄家慕寨,由湘黔两地共建的“双胞胎井”已加盖凉亭,“龙凤泉眼”清流汩汩;湘黔民族团结广场上,村民正晒稻谷,一派祥和景象。

  甄家慕寨是块典型的“飞地”,全境嵌入湖南省境内,形成“前屋属贵州、后舍归湖南,坎上是贵州、坎下是湖南”的独特格局,40多户村民中一半隶属贵州天柱县地湖乡,另一半归属湖南会同县地灵乡。

  “过去,由于村民分属不同省份,两省政策不一,矛盾纠纷调处复杂。”地湖乡地湖村党总支书记吴林刚回忆。为破解这一困境,地湖乡立足“飞地”实际,创新推行“十联”工作法,以党建为引领凝聚边界治理合力。

  地湖乡岩古村、地湖村联合周边11个村,成立湘黔朝阳联合党委和湘黔维民党总支,统筹湘黔两省3县(贵州天柱县、湖南会同县和靖州自治县)的6乡镇13村抱团发展,打造“湘黔携手·共沐朝阳”党建品牌,建成联合党委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覆盖两省群众2.8万余人。

  在甄家慕寨,一栋别致的木质小楼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湘黔‘合约食堂’,建于2017年,由两地争取项目资金23万元、村集体经济出资6万元,群众出让土地、投工投劳共同建成,被称为‘湘黔苗侗和谐楼’。”吴林刚介绍。

  两地还聚焦群众办事就业等问题,设置“党员先锋岗”“民事代办岗”等32个服务岗位及多个公益性岗位,既助力拓宽就业渠道,也高效回应民生诉求,2020年以来,累计办结民生实事158件。同时,开通“跨省通办”服务,让“跨省事”实现“就近办”。

  “共治不是一句口号,既要看得见治理成效,也要让群众享受发展成果。”地湖乡党委副书记欧阳广治的话,道出了湘黔协作的初心与方向。

  如今,天柱县和会同县、靖州自治县已携手建成“团结桥”4座、“同心路”40余公里、“连心渠”6公里、饮水工程10个、文化广场8个、“合约食堂”4个,推动边界治理从“各管一段”的旧模式,全面升级为“组织联建、整治联抓、成果联享”的新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