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贵阳市观山湖区的中安电气科技产业园,金华镇驻企党建指导员王艳正和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线缆财务总监荣金昌商量党建阵地建设相关事宜,旁边一辆辆装满电缆的大货车整装待发,将运送至全国各地。
“感谢邮储银行及时提供的贷款补贴,极大减轻了我们流动资金的压力。”中国品牌500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个标签加身,发展势头越来越旺,荣金昌直言,这些都离不开区委非公工委和相关部门的协调、支持。“无论是市场政策还是金融政策,都为我们民营企业营造了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针对民营企业数量多、分布散的特点,贵阳市以党建引领,坚持抓龙头带全局,将上市公司、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龙头民营企业,以点带面推动民营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100%。2024年,贵阳市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民营企业数量达37.75万户,贡献了超50%的就业岗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目前,我省民营经营主体占全部经营主体的比重达到96%。近年来,各地始终坚持将党建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持续在降成本、促融资、拓空间、优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把民营企业党组织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资源、发展优势和发展活力。
产业链式发展,党建工作也要有链式思维。长江汽车和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贵州金元绿链充换电站等上下游企业通过党建共建和支部联建等方式形成合作,携手拓展新能源市场。
“供需对接更精准,产业集聚更有效,有助于推动转型升级。”贵州贵安综合保税区加工制造产业链党支部书记蒋力维,对组织作用发挥感受深切,“党组织通过常态化走访‘链’上企业,动态掌握供需关系,能够很好推动上下游企业之间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
民营企业创业平台不足、发展机会不够,如何破局?
我省多地建立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直通车”,聚焦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发展难题,实现前期摸排企业诉求、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后期征求企业意见的闭环流程。让“企业需要什么”被听见、得落实。
“行业党委和相关部门帮助解决了人才保障住房、公交配套等一系列问题,让公司员工能够留得住、安下心,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贵州集隽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清元说。
用党建链串产业,推动集群发展。黔南州独山县围绕县域轴承特色产业,推动独山县轴承产业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党员组建联合党支部,推动成员企业丰达轴承成功为美的、小米等知名企业配套轴承部件。2024年,园区轴承规上企业总产值达2.26亿元,提供岗位1000余个,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最齐的微型轴承产业园。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我省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企业之家”服务平台,从各个行业部门选派党员干部担任企业服务专员入驻企业服务窗口,围绕企业政策咨询、困难求助、问题协调等需求,让企业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即可实现事情“一次办”。
走进位于黔东南州的贵州锦屏经济开发区,贵州飞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正忙碌运转,全力保障订单交付。
“我们这十年得到了锦屏经开区的大力支持,从一个小作坊式的企业,成长为贵州省专精特新企业。去年,公司完成产值3200万元,今年预计产值500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王万津说。
锦屏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杨再军介绍,经开区对已签订投资协议的项目形成一套服务专班模式,全程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后续跟踪服务,让企业快速建成投产。
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升内生动力,是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各级党组织的创新“陪跑”下,黔南州瓮安县政企携手以创新打破资源依赖、以协作激活产业链条,推动区域经济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从“挖矿卖石”到“点磷成金”。黔南州福泉市成功吸引了福泉厦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华耀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关联企业入驻园区,探索打造出川恒、盛屯、兰鑫石墨、大北农等一批“党建强、发展强”的典型示范。
以党建引领激活民营企业发展新动能。全省各地坚持“党建链”领跑“产业链”,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让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反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