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纵贯古今、统筹陆海、面向全球的世纪蓝图。从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到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贵州的开放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今天的贵州,更高效地连接世界。中欧、中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货运班列上,贵州货物“主角”转变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积极融入RCEP,今年前5月,贵州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同比增长40.3%;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拓展经贸合作,贵阳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至今增长了113.4%,年均增速6.5%……
以开放的姿态、开阔的眼界,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贵州谋深谋远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重,对外贸易巩固发展,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口岸开放全面提升,内陆省份一跃成为对外开放前沿。
位于贵阳经开区的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装车间内,工人有序地焊装车体部件。
促进开放扩大贸易往来
不久前,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85台朝觐客车驶向沙特阿拉伯。这也是该公司自去年首次将新能源客车出口至老挝万象后,承接的又一海外大单。
产品批量出口沙特,是奇瑞万达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市场取得的初步成果。这家老牌企业近年来制造的客车批量进入东亚、南亚、西亚等市场,促使本土汽车产业链升级,提升了“贵州制造”知名度、影响力。
位于贵阳经开区的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工人有序地装配着车体部件。
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对于贵州而言,共建“一带一路”正成为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纽带,越来越多企业的外贸“路线图”加快指向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过去,跨境公路运输通关流程比较复杂,货物容易滞留在口岸,不仅增加了物流运输成本,也影响了客户满意度。
贵阳市物流有限公司下属贵州商储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与贵州省多式联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织运营首次中欧班列
如今,贵阳市物流有限公司下属两家企业成功获批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际道路运输许可证,意味着贵州国际道路运输可通过TIR到达俄罗斯、中亚,通过GMS到达东南亚。
“相较海运、铁运和空运,GMS公路运输具备了‘时效快、成本优’‘口岸覆盖广’‘全链条服务’等三大核心优势。”贵阳市物流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李祚海直言,这是推进国际运输与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方式,可助力贵州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有力推动黔货出山。
建设中的贵州盘南2×660兆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
优势互补深化双向投资合作
今年以来,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公司相继亮相阿布扎比WFES世界未来能源展、德国慕尼黑太阳能光伏展等国际展会,其间,成功签约了西班牙阿雷兹44兆瓦光伏电站项目EPC总承包合同,以及400兆瓦光伏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在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远辉看来,参加国际展会,不仅能够了解新能源产业的前沿最新技术和新产品,更期望能够与国际知名投资企业、设备厂商、金融机构等建立深度且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贵州盘州柏果镇铜厂沟100兆瓦农业光伏项目
贸易互通推动了投资联动。在装备制造、化工机械、电力、信息技术等诸多重要领域,越来越多贵州企业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投资兴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既打开了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窗口,也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典型代表。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更多产品、服务、技术、资本也源源不断地进入贵州。目前,贵州累计设立外资企业3300余家,外资企业持续“加码”贵州,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外企高管频繁到访,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贵州市场的认可。
万科集团耕耘贵州多年并在贵阳有多个投资项目,充分发挥以商招商优势,推动与日本知名跨国公司东京建物株式会社联合投资贵州的首个项目成功签约,东京建物株式会社实际使用外资约1.05亿元人民币,这也是目前日本在黔最大规模投资项目。
“该项目从设立到资金到位仅用了5天时间,刷新了贵州外资到资纪录,充分显示了外资企业对贵州发展潜力的信心。”贵阳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宋康表示,东京建物株式会社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后,最终选择落户贵州的原因是看好贵阳的长期发展,同时高度认可贵阳的营商环境和行政审批效率。
优化环境推进平台建设
16.84万吨!贵阳国际陆港数据显示,自2021年4月30日通车运营以来,截至今年6月,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货物累计16.84万吨,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方向班列120列、2990车、5980标箱。
贵阳国际陆港
贵阳国际陆港的建设,提升了我省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目前已与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盐田港、北部湾港等多个沿海港口建立“组合港”,形成“两港如一港”“陆港如海港”模式,有效打破了内陆港地理局限,成为贵州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开放平台,推动开放空间从内陆向沿海延伸。
从开放口岸、国家创新平台到国际展会的举办,对外开放平台为贵州提升与各国经贸合作水平、促进贸易便利化与自由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贵阳国际陆港
刚刚结束的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名代表参会,全球政商学界的400余位重要代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凝聚书写《2025贵阳共识》。
如今,数博会、酒博会、中国东盟教育周……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盛会之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赴黔共谋发展、共寻机遇。
一系列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措施落地,是贵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的强力支撑。
贵州红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厂区一角
日前,“出口锂电池包装智慧检验模式”试点在贵州正式落地,这是贵阳海关采用科技赋能手段,对全球领先锂电池制造商出口产品实现智慧化监管服务的创新实践。
贵阳海关数据统计,今年前5月,贵州锂电池出口5.9亿元,同比增长628.8%,已实现连续9个月增长,呈持续攀升态势。
从去年底开始,贵阳海关就提出并施行14条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通关便利具体措施,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并进,持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