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对省第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429号建议的答复
欢迎来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个人中心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对省第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429号建议的答复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0-2329723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17-06-30 19:52:00
文  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对省第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429号建议的答复

苏维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借鉴瑞士模式,加快构建贵州山地特色产业体系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百年前瑞士曾是欧洲最落后的经济体之一,二战后它绕开高成本的重化工业之路,发展旅游、金融保险和精工制造等产业,实现了国强民富。贵州和瑞士具有类似的地理环境及资源禀赋,学习借鉴好“瑞士模式”对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特色杂粮优势地位得到巩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63.8万亩、产量1188.1万吨,居全国第三位。薏苡面积达68万亩,产量18.29万吨,分别占全国份额的80%以上,均居全国第一。二是优质蔬菜、精品水果的面积持续增加。蔬菜种植面积达2055万亩,辣椒492万亩(居全国第一),是全国同时进入夏秋菜和冬春菜两大功能区的两个省份之一。火龙果、刺梨生产规模全国第一。猕猴桃种植面积达46.7万亩,是全国猕猴桃原产地和四大种质资源地之一。蓝莓种植面积达14万亩,居全国第二。三是养殖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牛羊禽肉占肉类总产量比重增长1个百分点。大鲵养殖居全国前列。

二、关于“积极扶持贵州山区地道中药材种植及其加工业”的建议

十八大以来,在产业带动和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引下,我省中药材种养殖及加工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达546.83万亩,居全国第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从29户增至40户,主营收入从4.4亿元增至8.5亿元。国药同济堂、贵州联盛、贵州三仁堂、贵州济仁堂等一批中药饮片企业快速成长起来,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贵州益佰、贵州百灵、贵州远程、贵州信邦等4家企业进入中成药主营收入百强,贵州济仁堂、昌昊、仙龙等3家企业进入中药饮片主营收入百强。

三、关于“加快贵州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基地建设”的建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把“大旅游”、“大健康”作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突破口强力推动,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旅游+农业”新模式加快培育。依托生态、绿色和农业产业优势,结合100个旅游景区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县)110家、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家、中国美丽田园15家、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3家,向全国推荐发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1条。二是户外运动快速发展。建成(房车)露营基地20余个,健身步道、骑行道46条,山地户外运动基地16个。成功举办紫云格凸河国际攀岩节、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等一系列品牌赛事与活动。100个生态体育公园项目规划建设快速推进。三是山地旅游新业态不断丰富。以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世界旅游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全省旅发大会为平台,不断提升创意、策划、规划和开发建设水平,大力发展避暑度假、休闲养生、文化体验、山地观光、汽车露营、科普探险、修学旅行、装备制造等与世界接轨的山地旅游业态,形成特色化的发展优势和差异化的竞争能力。

四、关于“夯实贵州山地特色轻工食品产业集群”的建议

“十二五”以来,我省大力推进特色优势轻工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一是茶产业。2016年,我省茶叶种植面积达696万亩,稳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28.4万吨,产值299.8亿元,综合产值502.2亿元。全省共有注册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3760家(企业2336家,合作社1424家),加工点2872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龙头企业136家、市级龙头企业316家,注册登记商标1246个,获对外贸易经营资格企业196家。二是烤烟产业。2016年,全省生产收购烟叶549.24万担,共建成124个品牌导向型基地单元(其中国家局基地单元80个,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单元21个),对口供应全国19家卷烟工业企业,种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烟农职业化的生产组织模式基本形成,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生产优质烟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三是酒产业。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值884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的7%。完成增加值735亿元,同比增长11.6%,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8.2%。其中,茅台集团完成产值511亿元,完成增加值444亿元,同比增长18%。十大名酒中,习酒、金沙、国台、董酒、安酒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5.5、25.8、16.8、3.23、1.1亿元,同比增长20%、4.6%、68%、10%、64%。可以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及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以茅台、十大名酒为重点的酱香酒产业集群基本成型。

五、关于“积极打造贵州大数据产业高地”的建议

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2017年我省在大数据领域将着重开展“十大工程”,将有力推动打造贵州大数据产业高地。一是培育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20%。打造全国智能终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建成投产重点项目20个以上,培育规模引领型企业15家以上、创新成长型企业50家以上,形成1个100亿元级、2个以上50亿元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二是培育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30%。发布大数据技术榜单,组织实施5项大数据关键技术攻关,开展一批大数据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加快货车帮大数据生态圈、朗玛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发展。三是培育发展大数据采集分析。加快发展大数据分析、建模与可视化等服务。贵阳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投入运行,聚集大数据清洗加工企业20家以上。贵安新区大数据加工基地上半年投入运行,数据工程师超过500人。四是培育发展大数据资源储备。引进一批国家部委、行业和大企业数据容灾备份中心落户贵州,建设国家旅游数据容灾备份中心,争取国家交通运输行业数据容灾备份中心、中科院上海贵安生物医药大数据中心等落地贵州。全省数据中心服务器使用数达7万台。五是培育发展大数据交易。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会员达到2000家,交易规模累计3亿元以上。支持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丰富交易品种、扩大交易金额、完善数据流通和结算机制。六是培育发展大数据安全产业。贵阳大数据安全示范园区上半年投入使用,吸引10家以上大数据安全企业集聚。七是培育发展通信服务产业。通信运营服务业务总量1070亿元,同比增长32%。八是培育发展呼叫与服务外包产业。全省呼叫中心签约投运累计超过10万席,清镇呼叫中心人才实训基地基本建成。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省特色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工作中多提宝贵建议。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6月30日

(附注:公开发布)

(联系人:高伟;联系电话:0851-8529667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