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0-2330006 | 信息分类: |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19-07-02 16:08:00 | |
文 号: | 黔发改提复字〔2019〕44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067号提案的答复(黔发改提复字〔2019〕44号) |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067号提案的答复
黔发改提复字〔2019〕44号
林永惠委员:
您提出的《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对外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
(一)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不得增设门槛、增加限制,负面清单之内的限制领域,统一服务标准,加快办理进度。全面推行“多证合一”改革,在全省实行“三十四证合一”改革,将公章刻制备案、税务登记、社会保险登记、统计登记证等涉企证照事项纳入“多证合一”改革事项。深入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积极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印发《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全面推进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的通知》(黔市监注函〔2019〕21号),在全省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行政许可,建立全省统一规范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进一步提高企业名称登记便利化服务水平。加快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建设完成全省统一规范的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在全省全面启动实施企业登记无纸全程电子化改革。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将100项行政许可按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4类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省范围实施企业身份信息管理,在企业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备案)环节实施实名认证,有效遏制冒用他人身份证信息办理企业登记违法行为,确保企业登记注册行为的合法有效性,保障相关自然人合法权益。统筹推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与“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两项重点工作,在贵阳市、铜仁市开展试点,全力推动落实以企业开办“一网通”为核心的工作部署,实现“数据网上行、部门协同办、审批零见面、群众少跑腿”,建立便捷服务体系。
(二)完善招商引资制度,全面落实《贵州省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条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利用外资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9〕7号)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引进重大外资项目支持办法(暂行)等四个办法的通知》(黔府办函〔2019〕49号)要求,目前我省已经建立了“1+4”加快实际利用外资政策体系,在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落实减税降费措施、打造利用外资平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健全外资促进机制等细化措施,促进外商投资持续快速增长。重点做好政策兑现、服务保障和调度督促,重点在引进外资重大项目、打造国际合作园区、发展总部经济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8〕5号),着眼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有效活力,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印发《贵州省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省发展改革委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开发了民间资本项目推介功能模块。健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我省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
(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制度建设。我省先后印发施行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信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全面推动我省信用信息查询、应用、互联互通和主体权益保护等各项工作规范化发展。推动信用立法工作,力争《贵州省社会信用条例(草案)》在2019年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出台实施。推动社会信用基础能力建设,一是“贵州信用云”上线运行,建成个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法人、社会组织法人四个主体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二是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贵州),与省法院等20个部门实现信用信息共享交换;三是完善“信用中国(贵州)”网站,网站可查询企业和重点人群信用记录;四是加强地方诚信网站建设,10个市州信用网站已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守信主体的联合奖励,印发《贵州省诚信示范企业创建办法(试行)》《贵州省诚信示范企业联合激励政策(试行)》等文件;另一方面加大对失信主体的联合惩戒。向社会公布各领域失信“黑名单”,不断加大对失信主体的惩戒力度。加大信用宣传教育力度,运用一网一刊一平台,大力宣传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中国(贵州)网站实时发布新闻,公布政策等,成为社会公众信用信息查询的重要窗口。
二、关于“改善营商环境,落实优惠政策”
(一)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拟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与省直部门直通车制度,依照法定程序赋予“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省辖市同等经济管理权限。
(二)积极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认真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增值税税率。研究提出我省重点发展产业,争取进入国家《西部鼓励类产业目录》(修订版),继续争取西部大开发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简化优惠办理程序,优化纳税服务。我省符合西部大开发所得税优惠条件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及相关税收规定判断是否符合企业所得税优惠规定,符合优惠条件的可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修订后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8 年第 23 号)规定,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方式享受优惠,没有备案或审批手续。
三、关于“明确‘1+8’国家级开放平台功能定位,形成差异化竞争”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1+8”平台示范作用的精神,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相关单位开展“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专项调研,初步提出“1+8”开放平台功能定位。
贵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大力推进在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综合改革,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依托“大数据+大开放”加快构建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医药、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产业格局。双龙经济区依托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发挥临空经济示范区的优势,优化空间布局,以发展口岸经济、现代物流业、航空等产业为重点,重点推动国检试验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口岸经济区建设,发挥贵州对外航空通道的积极作用。贵阳高新区作为“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等多项国家级试点示范开发区,大力推进高新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集聚创新创业要素,重点发展大数据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贵阳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安顺高新区围绕军民融合示范区,打造“核心区、拓展区、带动区”,重点发展以军民融合为引领的“221产业”,发展航空产业和生命健康两大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贵阳经开区作为经济转型发展先行区,积极打造大数据安全产业示范区、数字物流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园等四大特色产业园区。遵义经开区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低碳工业园(试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基地、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充分利用其交通、工业基础、要素集聚优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军民融合产业、汽车制造产业。贵阳综保区充分发挥其税收、海关、外汇、检验检疫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大数据产业、医药健康产业,力争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桥头堡”、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国际化山地保税新区”。贵安综保区要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产业与配套并重、开放与创新并重,强化对加工贸易企业的集聚,与新区内的其他产业园区实现互补发展,重点打造大数据产业、智能终端制造业、数字经济产业和服务贸易。遵义综保区要发挥毗邻机场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外向型的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智能终端产业、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轻工产业、以航天航空配套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努力打造成为“遵义对外开放主阵地、黔川渝结合部开放主平台、西部内陆开放示范区”。
四、关于“开拓国内国外市场,融入国家开放战略”
我省将以开放带动作为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的重要动力,充分利用近海、近边、近江区位特点,加强对内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合作,主动参与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分工。积极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对接。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放平台,加强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与东盟等“一带一路”国家教育交流合作。
我省印发《贵州省推动企业沿着“一带一路”方向“走出去”行动计划(2018-2020年)》,拟从以下几个区域重点开展工作:一是东南亚和南亚。面向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家,开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轮胎橡胶、水泥、造纸、化肥、农药、煤化工、有色金属、大数据、新材料、农业等产业“走出去”和贸易在内的全方位合作。二是东欧和中东欧。面向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捷克、匈牙利、波兰等国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合作、设立创新中心等方式,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获取品牌和营销渠道,提高我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开展双向投资和贸易在内的全方位合作。三是中亚和非洲。面向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肯尼亚、加纳、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等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能矿资源开发,推动贵州工程、能矿和制造企业到中亚和非洲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双向投资、贸易等全方位合作。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6月28日
(附注:公开发布)
(联系人:彭文;联系电话:0851-8686757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