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2-3279696 | 信息分类: |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22-08-26 11:17:49 | |
文 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5010号提案的答复(黔发改提复字〔2022〕4号) |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5010号提案的答复
黔发改提复字〔2022〕4号
民建贵州省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对贵州的影响及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我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我省能源生产情况及结构特点
(一)能源生产情况。2021年全省煤炭产量1.35亿吨;电力总装机达到7573.28万千瓦、全年发电量2407.02亿千瓦时(煤电发电量1444.44亿千瓦时,占比60%);非常规天然气产量1.17亿立方米,煤矿瓦斯抽采量29.32亿立方米。
(二)能源结构特点。2020年全省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占比5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1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7.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69.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3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占比53.4%,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约为17%。
二、我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贻琴书记、炳军省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其他省领导多次进行深入研究。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扎实做好全省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政策衔接等各项工作。印发《贵州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编制工作清单》,将《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等30个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目前各项编制工作有序推进。
(二)纵深推进重点工作
从启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亲自谋划,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在碳减排方面,完成国家下达我省“十三五”碳强度下降18%的任务目标。按照国家要求,每年对拟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的发电、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年度碳排放核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已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我省有32家发电企业被纳入首个交易周期,目前已完成首个交易周期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清缴工作。
在能源方面,一是能源供应总体有力。2021年全省调度原煤产量13504万吨,供应电煤8090万吨,同比增长7.7%;全省发电量24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全社会用电量17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成品油供应750万吨,库存长期保存在30万吨。天然气消费突破20亿立方米。二是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落实电力市场化交易制度,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完成2021年度电力中长期合同“六签”工作,累计签约量680亿千瓦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通报表扬。全年完成交易电量636亿千瓦时,首次突破6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落实水火发电权交易制度,全年交易电量21亿千瓦时,火电企业可获得收益1.5亿元左右。三是现代能源支撑稳定。2021年能源领域完成投资767亿元。实现税收158亿元。现代能源产值为3520亿元,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22.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9个百分点。四是“双碳”目标践行积极。开展能源行业生产、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工作,限制“两高”企业无序用电,扎实推进能源领域“双控”。五是能源改革取得突破。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平稳承接,2021年累计办件135件。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和保护立法列入2021年省人大审议项目,并通过省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稳妥推进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六是重点工作实质推进。威宁等13个县(市、区)纳入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新能源装机、发电量、投资连续三年快速增长。新田煤矿等4个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和高山煤矿等3个省级智能矿井启动建设。
三、关于几点建议的答复意见
(一)落实国家下达的各阶段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规定,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33号),下达我省“十四五”时期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为13%、激励目标为14.5%,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量分别为1.17万吨、0.45万吨、3.1万吨、0.16万吨。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我委会同省生态环境厅正在制定《贵州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在目标制定中不冒进、不加码。各市(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均按13%基本目标,力争完成14.5%的激励目标下达。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按国家要求下达。目前,国家还未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分解到各省,待国家分解后,省生态环境厅将根据我省情况科学分解。
(二)制定双碳工作行动方案
按照国家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贵州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编制工作清单》,将《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等30个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正在推进总体实施方案和各行业各领域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实施方案注重体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一方面,贵州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同时也是能源资源大省,正处于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争创全国新型综合能源战略基地的关键时期,更是加快推进“四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核心指标仍将持续增长,这将直接带动全省工业、建筑、交通、数字经济、居民生活等领域的新增碳排放需求。另一方面,贵州以煤电为核心的能源消费格局短期内无法动摇,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的特征将形成“高碳锁定”效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增长实现“脱钩”任重道远。考虑全省碳排放历史基础和发展潜力两头都大的实际情况,实施方案在目标设定和任务安排上不宜太激进,努力寻求碳排放、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生态保护、居民生活五个维度的最优解,确保可以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稳扎稳打做好碳达峰工作,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碳达峰。
(三)引导低碳零碳产业及技术发展
省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贵州省绿色制造行动实施方案》《贵州省“十四五”工业节能规划》等,把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低碳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推进。
一是推动重点行业低碳转型。推进开发区低碳试点建设,探索建设工业领域零碳排放示范项目。在水泥行业开展生产原料燃料替代,利用生物质、氢气和电力提供熟料生产所需热量。在煤电、水泥、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工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一体化示范工程。扩大终端用能设备“电气化”以及“煤改气”工程。支持工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动智能电网在企业和开发区的应用,促进工业用能低碳消费。
二是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生物科技、生态特色食品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推进基础材料向新材料领域提升转化,推动磷化工精细化、煤化工新型化、特色化工高端化发展;探索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动再生资源规范化、规模化和清洁化利用。
(四)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产业体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工作,强调要着力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妥善处理好能源低碳转型和供应安全,高水平建设国家新型综合能源战略基地,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一是推动煤炭智能高效绿色开采技术,有效降低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大数据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探索符合贵州实际“开采机械化、控制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为基础+融合大数据的煤炭智能化开采新模式,全省正常生产煤矿实现采煤机械化率100%和辅助系统智能化率100%。截至2021年12月,全省已累计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7个。启动新田煤矿、山脚树煤矿、青龙煤矿、发耳煤矿4个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启动新田煤矿、青龙煤矿、湘桥煤矿井下5G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建设。全面推进定向长钻孔大面积预抽煤层瓦斯技术,推动山脚树煤矿、新田煤矿井上下“三区联动”抽采煤层瓦斯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二是推动先进技术应用,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制定清洁高效电力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实施“六大行动”,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由红转绿,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项目威赫电厂列为国家示范项目。推动完成的《电网可控融冰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及大规模应用》项目荣获最高级别奖项——电力创新技术类大奖。国内首个五端直流配电示范工程在贵州正式投运,该项目创造了“五个第一”。在火力发电节能关键技术、电网芯片化保护技术、基于多传感技术的SF6电气设备绝缘状态监测系统、电网过电压精确仿真计算与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空间用高比能量锌银蓄电池技术、气体绝缘装备内部电/热故障诊断与状态评估关键技术、基于全景监测和数据流协同管控的输变电设备智能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加快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确保低碳能源供应保障。查明了全省煤层气资源赋存规律和成藏特点,在有利区、有利井位和有利层段等开发地质评价方面形成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以“选层射孔、分段压裂、合层排采”为核心的直井开发工艺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平均日抽采量相比“十二五”期间提升2~5倍,多地多井产能已实现1000~2000m3/d,部分单井产能突破5000m3/d;大河集气站井台日产气5000m3左右,稳产期已达2年以上,盘江煤层气公司在松河区块勘探中日产气2000m3/口以上。在水平井方面,盘煤创造了钻井深度最深、埋深最大、水平段最长(超过900m)、目的层钻遇率最高4项省内煤层气水平井钻探施工记录,标志着贵州煤层气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取得初步突破。
(五)着力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为发挥科技创新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能力,我们已在《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部署了“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力争在碳达峰碳中和若干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一是强化应用基础研究。聚焦煤矿绿色智能开发、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新型电力系统、节能、氢能、储能、动力电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重点领域,深化应用基础研究,实现应用成本大幅下降,争取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研究喀斯特地貌特征下的岩溶碳汇潜力,持续开展岩溶碳汇调查和监测,积极开发规模化CCUS和岩溶地质捕获先进适用的固碳方法,加快突破关键基础技术,持续提升岩溶碳汇能力。
二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集中力量开展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控制、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大容量电化学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低成本CCUS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攻克碳纤维、气凝胶、特种钢材等基础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元器件、软件等技术短板。开展“省外研发+贵州转化”试点,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广先进成熟的绿色低碳技术和人为干预增加岩溶碳汇技术,开展相关技术示范应用。建设CCUS全流程、集成化、规模化示范项目。加快智能储能集成技术及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进氢能在工业、交通、城镇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六)完善管理体系、做好宣传等工作
我们通过“贵州生态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大力宣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中也部署了“全民绿色低碳行动”,着力增强全民节约意识、低碳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贵州转化为全省人民自觉行动。
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拓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将绿色低碳相关内容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低碳国情教育,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贵州生态日等绿色低碳主题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二是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强化绿色生活方式宣传引导,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加快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饮建设,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无效照明,鼓励步行、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低碳出行,减少一次性日用品、塑料制品使用。
下一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们将按积极吸纳代表们的建议,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双碳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根据《贵州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编制工作清单》要求,尽快出台各领域实施方案,形成我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坚持先立后破,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大力推进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碳达峰十大行动”取得突破。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在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6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