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无障碍
  • 关怀版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改 > 重点领域信息 > 规划计划
贵州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三)
打印 关闭 【字号:

十一五时期,是贵州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支持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继续加快旅游业发展,努力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省政府黔府办发〔2004〕76号文的安排部署,按照《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和要求,认真编制和实施《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力求在体现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导我省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旅游业发展基本现状和十一五发展环境条件

(一)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十五以来,我省旅游业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力度扶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等重要机遇,切实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着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旅游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旅游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1、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增强十五期间,全省旅游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旅游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2002年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提前3年实现十五计划预期目标;2005年旅游总收入预计可达到230亿元左右,旅游总收入与GDP之比由2000年的6%提高到13%左右。接待旅游人次由2000年的1998.38万人次提高到2005年的2800万人次,年均增长6%左右;国际旅游收入达到9400万美元。

2、旅游规划工作全面展开,规划对旅游业发展的指导作用日益增强在国家旅游局的支持和帮助下,我省与世界旅游组织联合编制完成了《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了贵州旅游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基本完成了各市州地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完成了铜仁、兴义、安顺、荔波、黎平和赤水(利用泸州机场)6个支线机场旅游线路规划的编制。同时,完成或启动了一批市县旅游规划和重点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古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开发建设专项规划,初步形成了全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景区项目建设规划相结合的规划体系,使我省旅游业发展逐步走上按照规划建设与发展的轨道。

3、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取得突出成效,旅游产品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十五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的部署,在适当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向提高旅游业档次和水平转变。积极推进安顺、荔波、黎-从-榕等重点旅游区的建设和发展,调整提升传统旅游产品,做大做强黄果树、赤水、荔波等旅游品牌,着力推出了乡村旅游、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地质奇观和遗迹等一批新型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民族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内容,促进了旅游产品结构从单一观光型向多元化、多样性的复合型转变,旅游产品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

4、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我省十五以来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航运相结合的综合旅游交通运输网络,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建成了一批连接旅游城市、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骨干公路和支线机场,基本形成了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的一横一纵四连线的公路主骨架,实现县县通三级以上油路和重点风景名胜区通油路;初步形成了贵阳龙洞堡机场和铜仁、兴义、安顺支线机场相结合的航空网,荔波、黎平等支线机场也即将建成通航;株六复线、内昆铁路、南昆铁路、渝怀铁路、水柏铁路等建成通车;乌江、红水河等河道基本完成了整治工程。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了黄果树、龙宫、赤水、梵净山、花溪等一批重点旅游区及景区景点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接待服务、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提升。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明显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05年,全省旅游星级宾馆饭店由2000年64家增加到179家;旅行社由107家增加到168家;省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经营企业增加到127个;旅游定点接待汽车增加到635辆;直接就业人数6.51万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单位: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西路盘江集团A座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黔ICP备12000311号 fgw.guizhou.gov.c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1625号 网站标识码:5200000055

省发展改革委首问责任窗口联系咨询电话: 0851-85283331 0851-85285073 机关纪委信访举报电话:0851-85285556